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30亿预售款支撑绿城中国 做加法坚决不降价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3日 06:52  理财周报

   2008年9月万科在杭州打响降价第一枪,幅度达25%,其它公司纷纷跟随,但绿城的最低折扣只有九二折

   理财周报实习记者 赵晨曦 王瑶/文

   “我们一切正常,没有问题,外面的传言怎么能随便相信。”当记者问到绿城中国(3900.HK)目前的资金情况时,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裘剑平这样回答。

   面对记者进一步的追问,他说“资金紧张是肯定的,大家都紧张。但也绝不像外界传言的那样。”

   预售款+良好信誉支撑绿城

   绿城中国在2007、2008年一直以高价疯狂拿地著称。

   2007年5月底,绿城联手葛洲坝、康居投资,以34.9亿元在杭州拿地;6月又以12.6亿元在上海拿地;2008年1月份分别以9.8亿和4.18亿拿下台州和象山的两个地块;2008年5月又21亿在杭州奋勇夺地。

   如此激进的囤地行为为绿城带来了巨大的支付压力,2008年,绿城中国为上一年土地买单的价款就达30亿以上。更为严重的是,高额的土地成本很难使绿城实现令人满意的盈利。

   不过,目前来看,这样的行为似乎还没有将绿城逼入绝境。

   “这个我不能透露。现在都在忙着出年报。具体情况要看年报和我们的通讯。”绿城财务总监林锦堂不愿透露目前的财务状况。

   杭州房地产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给出了房地产企业应对资金危机的策略,“第一步肯定是降价促销,没有效果的话则会考虑借钱。如果钱也借不到,那就走最后一步,就是卖地了。”

   “判断一个公司现金流有没有出现问题,就看它是不是开始‘吐地’。”他强调。绿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过“吐地”的情况。

   据记者了解,绿城得以支撑有赖于以下因素。首先,2009年9月以前的130亿预售款已经到手,有效的缓解了资金需求。这部分资金主要就用在支付地款和结清应付价款上面。

   其次,绿城有庞大的协作单位做后盾。上述业内人士表示,绿城大概和杭州的两三百家单位长期合作,合作过程中积累了良好的信誉。在资金困难时,绿城可以延缓支付有关款项。

   好在2009年以来,绿城的销售情况开始转暖,春节期间(1月23日至2月6日)共售出110套房子,实现收入1亿元。2月份绿城没有新盘,尾盘销售收入接近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0%。

   坚守价格,做好“绿城加法”

   “您需要多大面积的房子?”记者走进绿城位于杭州东部的销售展示中心,售楼小姐马上微笑走来。一旁有两户购房者在认真地咨询价格。“我们不打折。”销售人员斩钉截铁的回答。

   2008年9月,万科在杭州打响降价第一枪,幅度高达25%。滨江等其他公司被逼无奈,只能纷纷跟随。但是绿城却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不降,最低的折扣也只有九二折。

   据销售人员介绍,位于杭州东部的这个两个楼盘销售情况不错,均只剩下十套左右。

   绿城在降价风暴中提出了“绿城加法”的营销策略,即在原价基础上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更完善的配套设施以满足居住者各方面的需求。此策略有绿城控股所掌控的完善产业链作支持。

   绿城拥有自己的酒店,医院,学校等设施,尤其是学校和医院在杭州颇具口碑。强大的产业链作为支持,使该策略不易被复制。

   7个项目遭受延误

   “其实绿城2008年的销售任务是基本完成了的,并不像外界传言的那样,大概是150亿左右。”某熟悉绿城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2007年绿城的合同销售额为150亿,2008年基本与之持平。”

   但他也强调,“其中的130亿都是在9月份前完成的,约占全年收入的87%。”

   相关资料显示,绿城在2008年4、5月份以及8月份出现销售高峰,合同销售收入分别达到25亿、21亿和最高单月成交额36亿。据记者了解,这个几个月的销售猛增可能得益于杭州每年两次的房交会。绿城在房交会上的成交额占到总成交额的25%。

   2009年1月2日,绿城集团公告称,建筑面积约270000平方米的七个物业发展项目,即杭州桃花源南区(二期)、上海玫瑰园(二期)、北京御园(一期部分)、青岛理想之城(一期部分)、杭州留庄(一期)、杭州九溪玫瑰园度假村(部分)及长沙青竹园(北区二期部分)的施工时间受到一定延误,并未按原定计划于2008年竣工。”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这并不是因为资金出现问题而无力继续以上项目,“一般在开盘前,公司都会考虑目前的价格水平和拿地成本,如果开盘会亏损的话,那么基本就会选择停开,等待市场好转。”

   2009年,绿城计划开新盘15个,最迟的开盘时间在12月份。不过,2009年的拟开盘数量明显少于2008年,2008年9月份单月就有9个新楼盘开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