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姜建清:未来一两年将是银行业风险防控重要关口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3日 05:38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张朝晖

  

  21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会上,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认为,现在的金融危机还在持续中,国际金融机构的损失尚未见底,未来一、两年将是中国银行业风险防控的重要关口,同时他预计危机以后,将会有一批具有更强竞争力的世界级金融航母产生。

  姜建清判断,现在的金融危机还在持续中,国际金融机构的损失尚未见底。按照不完全的统计,全球金融机构到2009年3月20日,累计亏损一万二千二百二十五亿美元,美国和欧洲占了67.7%和25.8%。目前资本短缺、流动性匮乏,交易对手的信用下降,以及对于信贷风险的恐惧使不少欧美金融机构拒贷,这又进一步加剧实体经济的下滑。

  面对国际金融形势的恶化,姜建清认为,中国银行业面临风险控制的挑战,“未来一、两年是中国银行业风险防控的重要关口”。他解释,首先这表现在外币债券投资损失和潜在风险,尽管中国银行业持有与危机相关的各类资产总量是有限的。但是这些产品的潜在风险,仍可能随着危机的进一步发展而显露,同时全球也进入了低利率时期,银行外币债券投资的市场风险控制面临新的压力。其次,欧美金融机构“去杠杆化”仍将持续,资产的价格继续受压,各国政府大规模救助经济,国家的风险日益显现。中国的金融机构面临着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突变的考验。第三,就是金融危机对于全球实体经济造成影响,公司的违约风险将迅速上升。

  姜建清表示,随着国内经济增速的下滑,我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面临严峻考验。“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对宏观经济周期变化的反应有滞后性,所以当前尤其要关注大宗商品价格异常变化导致的存货亏损,衍生品交易导致的代客业务的垫款,销售业务导致产品抵押,以及企业风险连环的传递所引起的系统性风险。”

  他指出,今年贷款的投放较为集中,在大量的信贷投放中,如何把握好信贷的投放对象,任务非常艰巨。一般来说,当年投放的贷款要经过3—5年的时间才能真正检验出贷款质量的高低。“像今年这样的信贷要把握好风险,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他还指出,中国银行未来还将面临利率市场化挑战,近年来法定利率调整使商业银行存贷款的名义利差在逐步缩小。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利差大约是2.8%左右,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完全利率市场化的国家和地区在2%左右。随着未来利率进一步下行,银行发展的方式和盈利的结构必须作出重大调整,以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发展。

    相关专题: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会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