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寻找不随经济周期变化的消费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1日 14:52  中国经营报

  作者: 吴晓燕

  在广告公司做中层的董寅发现自己现在上淘宝的次数变多了,外出就餐的次数减少了;打车的次数变少了,乘坐公车和地铁的次数变多了;本想给女友买个手机的计划拖后了。不过,重视健康的他,这部分的预算并没有减少,依然奢侈的花4000多元办了健身卡。

  不仅是董寅,经济危机下,有太多人的生活上演着这样的变化。这让许多企业头痛不已——他们觉得以往熟悉的消费者正变得陌生、难以琢磨。

   哪些消费者不随经济周期而变化?

  最新的研究显示,居民消费信心指数已经跌至2004年以来最低点,这就预示着许多消费者将控制消费。因此,寻找那些不随经济周期变化而变化的消费者,或者发掘愿意花钱的潜在客户,对企业来讲显得非常重要。一个粗略的分类是:消费信心指数,社会中坚掉得少,中老年群体掉得多。

  零点的调查通过车企的案例来分析了这种变化:在未来1~2年内有购车计划的城市居民中,近6成居民因经济和政策形势的影响改变了购车计划。通过对不同年龄、不同家庭月收入的城市居民在原计划购车价位、受经济影响状况以及购车行为转变的对应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购车计划受目前经济和政策形势影响的居民主要以家庭月收入在2000~8000元之间,年龄在40岁以上且原计划购买10万~20万元之间价位轿车的人为主,经济形势对购车行为主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推迟购车计划、考虑购买油耗较低的车型、改变购车付款方式以及削减购车总费用方面;而经济形势对购车行为无影响的居民主要以高收入者且原计划购买价位在20万元以上的人居多。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对未来经济走势和个人财务状况的预期中,上海消费者的态度最悲观,而北京消费者则相对比较乐观。这是益普索的调查发现。在这份调查中,涉及到的城市包括北京、广州、成都和上海。益普索的高级研究员杨莉说:“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除了两地消费文化的不同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北京工作于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人比例多一些,而这些单位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较低。上海的经济体系与金融的关系比较紧密,这也使得上海人或直接或间接地感受着金融危机的影响。”

  出乎杨莉意料的是广州人对消费的乐观态度,“理论上讲,广州属外向型经济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大,但数据显示却没有那么糟糕,广州人的消费信心指数仅排在北京之后。”

  80后萌生储蓄观念

  与董寅的选择相同,很多人把“减少外出就餐费用”作为首选的捂钱袋子策略,这是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最近根据调查得到的结论。零点发现,超过半数的城市居民表示在2009年要捂紧钱袋子,不仅中低收入者要捂紧钱袋子,月均收入8000元以上的家庭中,表示要尽量减少消费和投资的比例也超过了4成。排在第二位的是缩减日常基本生活用品的支出。

  当然,不同年龄段对产品的需求重要度也不尽相同,除了控制外出就餐外,30岁以下的群体的重点削减消费对象是奢侈品和化妆品;31~45岁群体的重点削减消费对象是日常生活用品和烟酒费用;45岁以上的群体重点削减对象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和烟酒外,还会削减保健品的消费。

  这可能更是对许多企业具有打击性的消息:那些善于消费、敢于消费的80后们,也有超过半数的人“惊觉”需要储蓄了。他们之前一直热衷购买数码产品、手机等,对这些产品,他们的消费态度是:只要有时尚新鲜的产品问世,就想尝试一下。同时,他们正慢慢成为汽车、奢侈品的消费新势力。他们一旦养成储蓄的习惯,除了银行之外,估计对许多企业来说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3月份是观察全年消费信心的关键

  也许,进入2009年后,一些企业还没有明显感受到金融危机带来的销售影响。除了刚性需求外,还有一个原因可能会蒙蔽你的眼睛:几乎连在一起的元旦、春节、元宵节,让许多人多了消费的理由,虽然大家在心理上觉得要开始省钱了,但这3个节,尤其是春节的传统意义让消费者不可能在此期间捂紧钱袋子,也就是说,在行为上并没有省钱。

  “消费艰难真正的体现是在元宵节之后,这个时候农民工开始返城找工作,大学生也开始正式找工作,政府不断建议采取手段保证就业机会。这些行为都会让大家感觉到经济非常吃紧,从而在心理上要省钱,行为上也要省钱。”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说。

  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状况是,我国多数企业的工资调整是在春节后,如果员工过了春节发现收入确实是少了,也会进一步降低其消费意愿,进而导致实际消费的更大幅度的紧缩。

  检查一下你公司员工的收入变化吧,如果也变低了,那真不是个好兆头。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