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徐芸茜 北京报道
《华夏时报》记者通过权威渠道获悉,即将发布的《纺织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细则》中,有望将国内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5%上调至17%的最高点,这也就相当于实现零税率出口。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的出口企业受到巨大影响,今年1月的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大幅下降29%,2月的下降幅度也达24.9%。因此,不少专家和行业协会在召开全国“两会”期间都提出建议,要求国家将出口退税上调至最高的17%,实现全征全退。
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国家已经屡次多品种大幅度地上调出口退税率,这也就使得出口退税率未来可提高空间已经越来越小。
与白明观点相同的还有社科院财贸所所长裴长洪。3月17日,他在商务部专题研讨会上指出出口退税率上调的可能性不大,其理由有两个,一是财政部可能以资金缺乏为由拒绝;二是目前出口退税5866亿占2008年增值税的32%,这个比例已然过高,因此不可能无限制补贴。
上调呼声再起
2月份低迷的外贸数据使得更多的出口企业看到了出口退税上调的希望。
海关公布的外贸数据显示,2月份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249.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4.9%。其中出口649亿美元,同比下降25.7%,进口601亿美元,同比下降24.1%。严峻的外贸形势给即将召开的第105届广交会蒙上了阴影。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今年的广交会可能将是历年来最“冷”的。
第一纺织网总编辑汪前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出口企业对国家政策有一定的预期,出口退税率是否调整,广交会召开前应该会有一个说法。
而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很多代表委员都提出全面上调出口退税的建议。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更是直接表示,提高出口退税率,“实际上还可以有更大的力度”。浙江富润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在“两会”时也建议,将纺织品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7%。
汪前进对记者说,如果纺织服装的出口退税率能上调至17%,可以为全行业带来纯利润约120亿—140亿人民币。
据本报记者获悉,即将公布的《纺织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细则》中,纺织品出口退税将全面提高至17%,而我国出口退税率最高值就是17%,也就是出口“零税率”。
除了纺织品之外,机电、钢铁等行业也纷纷要求提高退税。据了解,中钢协在3月13日召开的部分常务理事单位生产经营座谈会上表示,已将提高钢材产品出口退税率的报告递交到有关部委。
据知情人士透露,近日商务部也向国务院提出了上调出口退税的建议,建议除“两高一资”产品外,其他出口产品退税率全面上调至17%,实现全征全退。
仅有3%上调空间
在企业把出口退税上调当成救命稻草时,实际上未来出口退税上调的空间已经不大了。
2008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财税部门已经先后三次调高纺织、服装、轻工和部分机电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其中,在12月1日上调的3770项商品中,大部分都已调至10%以上的退税水平,竹制品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由0或5%提高到11%,部分机电产品的退税率已经达到14%。
广东省外经贸厅厅长梁耀文在“两会”期间曾建议,应适当提高综合退税率。他认为,目前综合退税率仍有3%—5%的上调空间。但他也表示,目前在我国完全实现零税率出口是有难度。“比如说对‘两高一资’产品就不可能免征出口税,而且各个行业也不是绝对地以17%的增值税率来征收的。”
在具体商品方面,纺织品和机电产品退税都被认为最可能进一步上调。全国政协委员、原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在“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目前有45%的机电产品未能全额退税,商务部已经着手考虑上调出口退税。
据统计,按2008年工业产品出口额推算,2009年国家将因提高工业产品出口退税率而减少税收1000多亿元。2009年,我国开始实施消费型增值税,相比原来的生产型增值税,国家将减少税收1200亿元。因此,裴长洪认为财政部很可能以资金缺乏为由拒绝继续上调出口退税。
退税双刃剑
在外需萎靡的情况下,出口退税上调虽然能够暂时缓解出口企业的资金压力,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记者采访到的多位业内人士也指出,提高出口退税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在短期内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国际贸易摩擦的频率。同时,随着退税率的不断提高,未来提高的空间必然是越来越小的。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钢对记者表示,出口退税对于企业的利好是短期的,是一次性的。他进一步表示,在调研的过程中很多企业都反映,当出口退税率调下来的时候,在进行价格谈判的时候,那些采购商就会主动压价,最后仅有的利润点反而被国外采购商吃掉了。
白明也认为,出口退税对于企业来讲有时是一种“看得见摸不着”的鼓励政策。因为出口退税的优惠只有在企业出口的情况下才能得到。但目前的情况是,外需减弱,很多企业根本就接不到订单,在这种情况下,退税成了一纸空谈。因此,他建议,国家可以考虑从产业环节入手,如促进产业集群发展、降低生产成本、减小企业经营压力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