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郑盎 北京报道
十大振兴规划中较早公布的船舶业,其细则公布时间将会靠后。
知情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由于船舶工业的特殊外向性,以及部委协调,船舶振兴规划的细则相较纺织、装备制造等热门行业,公布时间将较晚,4月中下旬出来的可能性比较大,最晚不会超过5月。”
该细则有什么亮点?这位人士透露,将会加大国内船东购买船只的金融支持,以缓解国外订单锐减、外国买家悔单的缺口。这也是细则目前最大、最实际的利好。
其次,在细则中,还会提出设置专项技改资金,不过数额不会太大,难以起到大范围效果。
国内船东接手国外需求
船舶振兴计划出台一月有余,船舶市场仍旧死气沉沉。“大部分船企这几个月一个单子也没有。”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的一位人士表示。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一份报告印证了这种情况:船舶工业今年将会出现大幅下滑,预计2009年我国造船完工量达到4000万载重吨以上,但新承接船舶订单可能只有2000万至300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65.6%,至48.4%。
“大家都在观望,怎样振兴?具体细则出来前,只能坐等。”中船集团政策研究室洪方智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细则为何迟迟不出?多位业内权威透露,船舶和汽车不一样,生产周期长,资金占用量大,牵涉面广,政策制定要慎重。部委协调是个问题,“管船的是工信部,行业归交通部,钱出自财政部”。
其次,中国船舶主要针对国外市场,外需占了国内船厂八成产能。由于金融危机,国外订单大幅变动,数量剧减,撤单、毁单也屡见不鲜。当务之急是减少外需剧烈波动的损失。
此前新加坡太平洋航运公布的市场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被取消的新船订单约为382艘,其中中国船厂被取消的约占总量的一半,初步统计约197艘船,合计1966万载重吨。
据早先出台的《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的“平稳健康发展”的要求,即将出台的细则将确认,“如果发生国外船东弃船违约,就鼓励国内船东接手,并在金融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
主意不错难度不小
“让国内船东接手国外需求”,主意不错,但难度不小。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林宪东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船东的需求量只占产量的20%,要短时间大幅提升,可能性不大。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包张静表示,现在鼓励“拆旧船,上新船”,把没到期的船淘汰掉买新船以拉动内需,这要给予怎样的优惠政策才能让船东有积极性?
目前船价不稳定,无论是船东还是船厂,对于未来的预期都不确定。所以,即使细则出台优惠措施,船东也会等到合适的时间再下单。
中国船舶研究中心顾问朱汝敬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船东的购船量受制于运力,目前国际市场运力出现大幅过剩。“中国船东对于运力的需求已经非常乐观,定的船比目前实际运量多得多,现在即使拆掉一部分,又能拉动多少需求呢?”朱汝敬提出疑问。
业内人士指出,很多国外买家资金紧张往往只是一个借口,更多的是他们对未来失去信心。所以现在更难确定的是,国外需求到底下降多少?国内究竟需要多少钱?有没有这么多的钱?谁来出更是一个问题。
业内权威表示,细则即便出台,也只是杯水车薪。“窟窿太大,很难补上。由于资金量有限,最终受益的可能只是几大国有企业,不会普惠全行业。”
金融危机之前,船舶行业就已产能过剩。朱汝敬表示,2008年新增造船量1亿吨,而当年仅有1000万吨旧船退出。2009年预计有三四千万吨旧船退出,却有1.5亿吨的新增造船量。
“规划年初出台,期限也就3年,造一艘船也就2到3年,如果细则要到下半年才出台,振兴计划的效果难免大打折扣。”多家船厂负责人呼吁。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