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还忻都
——访Sinosol“中国太阳”首席执行官李颖
李颖,1991年16岁刚过便赴德留学。学业有成后,李颖便跟随其教父——德国资本市场的知名人士Ochner先生,在德国投资银行界和企业界历练数年。此间,李颖于中德两种迥异文化中逡巡和求索,找寻着自己人生和事业的发展目标。
题记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尽管国际油价巨幅下挫,但人类的能源需求早已不再能过度依赖于化石能源。在经历了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两次能源革命后,人类必须正视这样的现实,化石能源的稀缺性越来越凸显。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6》的统计数据,全球石油探明储量可供生产40多年,天然气和煤炭分别可以供应65年和155年。鉴于此,一场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优势资源替代稀缺资源、以绿色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新一轮能源革命必然到来。
欧洲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发展最早与实力最强的地区。自2000年起,以德国为首的欧盟各国相继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规定欧洲各国必须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新能源发电的指标要求。而在新能源中,风能已逐渐在整个欧洲大陆趋于饱和,没有多余和合适的场所可以再大规模兴建大型风力发电站;生物质能则因其牵涉全球粮食紧缺问题等因素,在目前阶段尚不能得到各国政府的广泛支持;而太阳能光伏发电,以其所具有的诸多优势,如保护气候、改善环境、节省空间、使用安全、不耗费粮食、基本不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以及增加就业等,在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广受推崇。
近年来,我国政府开始重视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兴建。2008年8月,央视报道江苏某地兴建了1兆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但这个规模较欧洲发达国家仍相去甚远。2009年,中国的五大电力公司已有计划于云南、甘肃、贵州、江苏等省份兴建数十兆瓦乃至上百兆瓦的大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站。但目前的现状是,中国本土虽有上百家具有规模的硅产品及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厂家,却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提供大型太阳能光伏发电解决方案的国际顶级企业。原因主要在于我国企业基本集中在光伏发电产品产业链的中上游,而下游市场则集中在欧洲市场,销售渠道以及电站设计、应用技术,均控制于欧洲企业之手。
如图一所示,伴随着2004年以来欧洲光伏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所带来的巨大需求,国内生产及研发各种硅产品及光伏电池组件的厂家如雨后春笋般诞生,短短五年之内已从几家企业发展到了不下三百家企业。加之国内外资本市场的推崇,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快速成功上市,这更是拉动了其他行业里的国内企业纷纷挺进太阳能光伏行业的高涨热情。据公开渠道的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国内投资者在太阳能产业上游和中游领域的投资金额已逾六百亿元人民币,但随着众多的国内企业倾巨资投入到该领域,以及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各类硅产品和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价格急剧下挫,我国多晶硅产品以至光伏组件产能的过剩状况已在2009年提前到来。目前,诸多太阳能光伏产业上游及中游的众多企业面临严峻的考验。其中若干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的优秀企业的市值,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平均下挫幅度近70%,企业开工不足,纷纷裁员减产。
然而,山之阴是风险,山之阳却孕育着机遇。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上、中游的国内企业普遍面临困境的时刻,Sinosol,这一轮处于太阳能产业链下游的“华夏骄阳”,正“日破云涛万里红”,面对着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之机。
秣马厉兵:
Sinosol于欧洲市场成长壮大
在拉丁语中,“Sino”意为中国,“Sol”意为太阳。“Sinosol”——“华夏骄阳”。每每在介绍Sinosol之时,总经理李颖深刻的中国情结即如是喷薄而出。
2000年4月1日,德国在欧洲首先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在其后的四年间,风力发电在全德16个联邦州中的15个州,尤其是滨海3个州和近海得到了大力发展。在这一段时期,李颖意识到,作为能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欧洲各国政府必然会将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其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可再生能源中,风力发电因其特有的优势,担任了可再生能源队伍中的排头兵。但鉴于风力发电对于选址的要求较高、发电量不稳定、维护相对复杂等原因,仅能作为可再生能源中的一种发展形式;生物质能则存在技术复杂、环境污染且不适于分散的小规模利用、以及与民争粮等缺点,目前还尚未到广泛应用的时代。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一项成熟的技术已为市场认知三十多年,它仅涉及半导体器件,既无运动部件,又无流动工质,从而避免了机械维修和工质腐蚀的问题。以多晶硅为原始生产资料的光伏发电技术已成为一种在欧洲得到公认的、非常成熟、耐久和可靠的可再生发电技术。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源技术,它将在德国、欧洲,乃至全球得到大规模的发展和应用。
遵循着这一思考轨迹,2004年李颖在其教父的支持下,作出了尝试涉足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的决定。此时的李颖颇为感慨:时光荏苒,距离其初次踏上德国的土地,已近十五载。十数年的栉风沐雨,性情低调的李颖始终探求着一条兼容东西方市场需求的、东西方二元文化相集合的、独特并且有意义的事业之途。终于,时代赋予了他难得的机遇,在这个德国政府大力推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时代,李颖看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所具有的诸多独特优势: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能量随处可得、不受地域限制、无须消耗燃料、无机械转动部件、故障率低、维护简便、建站周期短、规模大小灵活、并可方便地与建筑物相结合等。瞄准了这一产业,李颖和他的伙伴们成立了"Sinosol AG",专业从事设计建造到运营维护太阳能光伏发电站一条龙服务的“阳光”职业。
市场的发展与李颖的认知和行动不谋而合,进入2004年后,德国的风能资源利用已近饱和,再在陆地和近海建设大型风电场的可能已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政府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再度重拳出击,于2004年6月对2000年出台的《可再生能源法》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保证20年内为可再生能源电力给予一定的补偿。修订后的法律法规明确提出以下目标:201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应占德国全国电力供应的12.5%,2020年达到20%;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至少要达到10%,2050年达到50%。此外,修订后的法规对输电网的义务做出了三条明确规定:义务入网,输电商有义务将可再生能源生产商生产的电力接入电网;优先购买,输电商有义务购买可再生能源生产商生产的全部电量;固定电价,输电企业有义务根据《可再生能源法》规定的价格向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运营者支付固定电费。
在德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力支持政策这一大环境下,李颖和他率领的企业,踏上了快速发展的“阳光之旅”。短短数年,Sinosol AG已成长为德国市场位列第二的提供大型太阳能光伏发电解决方案的专业企业。经其开发建设的各类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矗立于德国、西班牙等众多欧洲国家的建筑屋顶和土地上。
2008年8月,李颖率领其麾下的德国团队成功于西班牙完成了当年世界第三大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设计建设及安装项目。“Sinosol”的巨大牌幅屹立于西班牙Almeria 大型光伏发电站上空,犹如一轮华夏骄阳,高高照耀在西班牙的天空。西班牙Almeria大型光伏电站的规模为15.4兆瓦,整体投资额约8,700 万欧元。整个电站建立于地形极其复杂的群山之中,在约30万平方米的区域内安装了约9.1万片我国生产的光伏电池组件。Sinosol于2007年12月开始正式启动安装施工工程,于2008年7月底全部完工。该项目的成功完成,大大提升了Sinosol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根据Sinosol AG 2008年财政年度的审计数据,Sinosol AG的收入较2007年增长900%。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这一惊人的成绩,让众多业内同行感到惊叹。
Sinosol AG通过承建西班牙Almeria项目,使企业自身积累了在山地、岩石等复杂地形设计安装超大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实战经验。Sinosol已成长为在全球具有领先实力的从事太阳能光伏电站设计安装的国际化企业,其所具有的屋顶作业技术和双轴定位跟踪系统等专利技术也更加成熟和完善。历史的指针转至2009年,在李颖的带领下,Sinosol凭借其过硬的技术实力和项目实战经验,于年初一举拿下了保加利亚50兆瓦和法国10兆瓦的大型光伏发电站的设计、承建和安装项目。“Sinosol”—— 这一轮中国的太阳,正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领域以至在整个欧洲大陆与世界喷薄而出。
在与Sinosol总裁李颖探讨该公司爆破式发展的成长历程时,曾问及李颖为何不首先涉足从事太阳能产业链上游和中游的硅产品或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毕竟,硅产品和电池组件的价格曾于过去数年暴涨,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制约发展大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瓶颈。在那个年代,李颖选择默默从事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下游的光伏电站设计和安装,究竟是秉承于何种判断?
对于这一问题,李颖表示,在过去的几年,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发展的确受到了来自产业链上游原材料和中游半成品高价格等不利因素的制约。李颖曾经多次面对这样的机遇和选择,是否将产业链延伸到硅原料及太阳能电池组件等上游环节。但李颖当时的判断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终端市场率先产生于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我国当时已有众多的产业中上游生产项目正在上马或计划上马,一种“两头在外”的现象正在产生:即,处于太阳能产业链上游和中游的我国生产企业用于生产各环节的原料和设备大部依赖于国外进口,而产品亦是销售至欧美市场。这种趋势将可能导致两种状况的产生:短时间内大规模资金的投入和重复性建设容易造成产能过剩的负面效应,很有可能最终削减整个产业链中上游的盈利能力;在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链的终端,我国自己还没有一家有实力提供大型、超大型太阳能光伏发电解决方案的企业。缺少了终端企业和用户,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并不完整。只有掌握了终端技术、控制了末端市场才能弥补我国产业链的“空白”,打破欧洲企业对市场渠道和关键技术的垄断 。“即便在终端市场一段时期内仅限于欧洲的情况下,中国人也要去尝试直接控制市场和渠道!”
尽管在之前若干年卖方市场掌握话语权的时代,终端企业的快速成长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承受着高原料价格的压力,但是在李颖的言语中可以发现,他认为其公司的成长与多年来国内本土中上游生产企业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密切相关。李颖认为,众多国内中上游企业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为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在世界光伏产业的中上游领域确立了无可争议的地位,他的多位上游供货企业已经跻身于世界十强之中,“这是中国光伏产业的骄傲,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但李颖引领下的Sinosol所走的毕竟是另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径。“集中精力于电站工程项目的开发、设计和建设,与德国伙伴建立合资公司,收购兼并欧洲企业,有针对性吸引西方人才和团队,吸收和消化欧洲通过十数年积累的技术和经验进行再创新,以致建立一个中西合璧的企业文化 …… 这是一条并不平坦的道路。”但是李颖依靠自身对中西方文化的深刻体会和理解,和他的同伴们在这条道路上坚韧不拔地走了下来。
与李颖的上述判断和选择形成佐证的是,我国在过去若干年内持续投资600亿元人民币上马了各类硅产品和电池组件的生产线,而我国自身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又尚未真正形成,导致了近期出现的一些负面效应:中上游产能过剩,市场供大于求。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众多太阳能产业链上游和中游的生产企业,更是面临着“雪上加霜”的困境。这种情形,印证了李颖当年抓住时机在欧洲市场进行横向兼并的举措——“不跟风,于合适的时机,做自己最擅长的和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事情”,无疑是十分正确和理智的。Sinosol通过其在欧洲光伏市场的五年前行,已做好了“积跬步,以至千里”的充足准备:目前Sinosol正在积极引入产业基金投资者,并计划于2009年于德国法兰克福最高板上市。(见图二)
而今,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上游和中游的中国企业面临市场和渠道的困境时,Sinosol在继续努力扩大欧洲电站项目规模的同时,更是藉一腔热情致力于促进大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在我国国内的发展。目标是加快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为更多的中国国产太阳能光伏组件寻找新的、更大的销售渠道,回馈和支持中国整体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枕戈待旦:
Sinosol致力于为中国光伏发电站项目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谈及太阳能光伏发电站项目于中国的发展前途时,李颖表示,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提供的资料,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相当广泛(见图三),具有利用太阳能的良好条件,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和美国类似,比欧洲、日本优越得多。特别是在西部高原地区,沙漠、沙化和潜在沙化的土地接近250万平方公里,属于太阳能资源富集区,且人口稀少,便于太阳能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根据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认为若仅利用在西北内陆和青藏高原这些地区1%的荒漠进行太阳能发电,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即可安装25亿千瓦的太阳能发电站,发电潜力是三峡电站最高发电量的50倍,基本可满足2020年全国预期用电量。
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已于2006年01月实施,制定了光伏电站的具体发展目标,光伏电站的装机容量须达到以下要求:至2010年,250MW;至2015年,1.8GW(1GW =1,000MW);至2030年,10GW;至2050年,100GW。此外,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07年8月制定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中国将进一步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站。毋庸讳言,推动光电产业发展,是解决能源问题的必然选择。 光伏发电已进入国家可替代能源发展战略的视野,成为了替代常规能源的革命性新能源。
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关于独立电站后续运行管理的解决办法》,希望通过管理办法和电价补贴机制的进一步明确和落实,保持电站长期稳定可持续运行。2008年8月15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和上海市两个上网电价的补贴为4元/千瓦时,这是国内首次明确给出的关于太阳能上网电价的批复。另外,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于2008年在常州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上透露,中国将在甘肃建设首个沙漠光伏电站,而西北六省也有可能于今年招标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
李颖认为,我国光伏组件产量已占据全球35%以上份额,加上自身企业在电站工程技术方面若干年的历练,已经为我国启动大型光伏发电站的建设积累了雄厚的家底。我国光伏电站项目的启动也无异于为众多国内硅材料和各种光伏电池组件生产企业雪中送炭,带来新的销售渠道(见图四)。由于太阳能光伏市场的需求和多晶硅价格的下降互为循环,在此过程中,整个产业链的利润存在着微妙的变化。因而中国企业进入太阳能产业链的全部环节后,将更能够确保规避某一生产环节可能会遭遇的阶段性风险,从而享受整个产业增长带来的新的利润增长,同时亦能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早日实现,并在确保光伏产业链现有企业当前就业规模的同时,为整个社会创造更多且新的就业机会。
李颖表示,作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从事诸多成功案例经验的中国背景公司,Sinosol已枕戈待旦,做好了响应中央所倡导的促进产业升级换代号召的准备,力图充分发挥其在欧洲市场已积累的技术和管理优势(见图五、图六、图七),带领更多的中国本土企业进入产业链下游,从而为中国光伏发电产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大型投资者的介入和大型项目需求的上升,将要求企业具备项目前期垫资、设计、实施及服务方面的专业技能,Sinosol正是定位于此,并拥有长期的成功记录:
Sinosol具有平均业内资历超过15年的核心技术团队,该管理层团队有设计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和屋顶应用设施的丰富经验,累计达几十兆瓦。
通过其下属子公司Sinosol Technologies,Sinosol拥有在太阳能跟踪领域具有重大前景的关键技术。该项技术已于2008年底投入市场。
结语
“我们做生产事业的目的不是纯为赚钱,更不是分赃式地把赚来的钱分掉,乃是要将它运用到社会上去,扩大帮助社会的范围。”中国现代工商业企业家卢作孚先生的话言犹在耳,中国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即切合了这位70年前的中国现代工商企业家的观点。
“保护气候:太阳能光伏发电最为重要的特征是在发电过程中不排放二氧化碳;电池板可循环使用,系统材料亦可再利用;
改善环境:光伏发电不产生传统发电技术带来的污染物排放和安全问题,或生态层保护问题,亦无废气或噪音污染;
节省空间:光伏发电站根据不同的规模几乎可安装在任何有光的地方;在建筑应用中(BIPV)可以降低建筑物的受热,增加通风;光伏还可作为隔音板安装在公路两侧,或安装在地形复杂的山地和西部戈壁地区。总之,光伏在提供大量电力供应的同时,可避免占用更多的土地;
使用安全:光伏发电站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不会产生恶性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如:煤炭瓦斯爆炸、发电锅炉爆炸、核废料泄漏等等;
增加就业:光伏发电可为社会提供重要的就业机会:为安装工人、零售商和服务工程师提供大量的直接就业岗位,亦可带动太阳能上游和中游生产企业的就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提供农村电力: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便于在地处偏远的农村地区安装,从而有效解决这些地区可能多年无法架设输电线的问题;
促进企业升级转型,并实现节能减排的社会目标:中国企业进入光伏发电方案提供商领域,将切实促进企业的升级转型,并有利地促进节能减排社会目标的实现。”
按卢作孚所言,企业的成功秘诀在于其必须掌握现代的两个武器:技术和管理。把握了这两者,“就能省略了先进国家产业失败的历程,一脚踏到成功的阶段去”。卢作孚在其率领下的民生公司庆贺11周年时曾说,自己办民生的目的有三:“一是要帮助国家跑到现代前面去;二是要握着现代化的武器——技术和管理;三是要造成现代的社会生活依赖关系。”卢作孚认为,“凡白种人做得来的,黄种人都做得来!凡日本人做得来的,中国人都做得来!只要中国人学会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便会做出他们自己的辉煌事业。”
与70年前的中国现代工商业企业家卢作孚先生有一样的理想,Sinosol在李颖的带领下,通过在欧洲市场的数年历练,已掌握了成熟的技术与完善的管理,填补了中国企业在提供太阳能大型光伏发电解决方案领域的空白,为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捡了时间上的便宜”。谈到对未来的憧憬时,李颖感慨地说:“中国的今天是新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后的新时代,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稳定和强大,我们这一代人有与卢先生同样的梦想,我们更有信心实现这样的理想。作为中华儿女,我们为能在海外为国家和民族争取荣誉并赢得尊重感到无比自豪。我们会集中精力把在海外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带回祖国造福人民。这是我们的中国心。”
Sinosol的跟踪系统:是一种双轴跟踪系统,在应用同样数量的光伏组件时最多可将太阳能发电站的发电量增加近40%
太阳能发电站主要有三种光伏电池组件安装方式。简单的固定安装是最便宜的方式,但同时也是效率最差的方式,因为不能通过调整光伏电池组件的位置达到优化太阳能辐射的目的
就跟踪系统而言,单轴系统最多可以增加额外发电量25%,但不利因素在于由风力造成的安全问题,跟踪系统由于面积的关系而要受风力的一定影响
Sinosol采用双轴跟踪系统,最多可增加额外发电量近40%。这一跟踪系统的设计承受风力达到风压2区,当起风时,跟踪系统将命令光伏电池组件的表面自动转到水平位置,此时风力的作用面积将尽可能地减小。Sinosol确保跟踪系统在10年内保持较高的运行水平
组件面积具有经济规模:从设立、安装时间以及每kW.h的系统价格等方面考虑,系统近143m2 的组件面积具有经济规模
Sinosol Technologies的跟踪系统单一系统发电量最高可达21.8 kWp。该双轴跟踪系统为同类系统中转换效率最大的一个,可根据太阳的方位和高度调整位置,亦可智能化地根据天空云层的分布情况,选取最亮点进行跟踪
Sinosol集团在西班牙Almeria设计安装的规模为15.4兆瓦的大型光伏电站。该电站于2008年7月竣工,是当时世界上第三大的光伏并网发电项目
Sinosol集团在西班牙Almeria设计安装的规模为15.4兆瓦的大型光伏电站。该电站于2008年7月竣工,是当时世界上第三大的光伏并网发电项目
Sinosol集团拥有的太阳能双轴跟踪器的知识产权及专利技术,该技术在2007年国际太阳能展览会(Intersolar)上展出,并成为功率最大转换率最高的双轴跟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