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守护天堂口 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出台始末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8日 03:37  第一财经日报

  章轲

  2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下称《规划》)。这一天,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和自治区环境保护局局长张永泽也在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会场。

  “在国家发改委汇报了有关情况后,温家宝总理对西藏的生态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还就规划的落实提出了要求。”3月11日,在拉萨的办公室里,张永泽回忆当时的情景,显得十分兴奋。

  “我当时在现场非常激动。4年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张永泽说。

  生态保护不应小打小闹?

  早在2005年3月,张永泽就琢磨“西藏生态安全屏障”这件事。

  当时,他发现,西藏的生态问题得到了方方面面的重视,但基本上处于小打小闹、各自为战的状态。

  “今天林业从国家拿到些钱,明天农牧也从国家要到些钱,后天环保也要一些钱回来,谁都没有从整体上来考虑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资金使用效率比较差。”张永泽说,应该从一个大的框架上,将西藏的生态保护作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进行定位,统一规划,综合协调,整合各部门的力量。

  “最开始的时候,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张永泽称,当时有人质疑,为什么这件事要由环保部门来牵头。但这件事很快得到了自治区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

  为了论证“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性,张永泽亲自出面,请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院士孙鸿烈担任咨询组组长,“整个咨询组有8个院士。”张永泽告诉记者,2005年5月,自治区成立了《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组。2005年8月在北京召开了构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专题论证会。

  2006年2月8日,《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论证会在北京召开。专家们达成共识: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不仅关系到西藏本身的生态安全、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事关国家生态安全。

  当月,《规划》报请国务院审批。

  2006年3月,全国人大将《关于构建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议》列为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重点督办的十二件重要建议之一。《规划》得到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科技部、原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林业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

  有趣的是,《规划》最初提出的年限是2006年至2015年,在2006年2月8日的论证会上改为2006年至2020年。而最终的《规划》年限为2008年至2030年。年限的拉长,意味着国家对西藏生态保护的高度重视和着眼长远。

  2008年6月下旬,以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中国科学院、中国林业大学等单位的相关专家组成的赴藏评估组到达西藏,深入西藏人口相对集中的重点区域,深入西藏7地(市)、31个县(市、区)全面调查了解西藏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针对《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所提出的项目进行深入调研。

  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孟德利对专家们说,筑牢西藏生态安全屏障意义深远。生态保护、环境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今年2月18日,《规划》顺利在国务院常务会议获得原则通过。这也是继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青藏高原实施的又一项重点生态工程。

  3月10日,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分组审议并作发言时表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精心组织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切实保护好雪域高原这片碧水蓝天。

  “这将对西藏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等方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向巴平措表示,因为规划一直到2030年。而且,前五六年中,投资力度很大,在原有投入的基础上再增加近100个亿,这不仅对西藏自身的环境改善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对国家乃至亚洲生态环境,也是很重要的内容,也是我们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采取的措施。

  西藏生态安全何以重要

  作为一个离西藏数千公里远的北京人或上海人,该如何感受到西藏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呢?

  为此,张永泽解释说,西藏独特的气候特征、地理位置和多样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资源,使其成为亚洲乃至北半球气候变化的调节器。“可以说,没有青藏高原,就没有江南水乡。”“西藏的生态保护好了,可以避免西藏高原成为沙源地,这对全中国乃至亚洲都有重要影响。”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冰川最发达、湖泊面积最大、河流发育最多的地区,水资源总量和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均居全国各省(区)之首。

  此外,西藏生态系统类型独特多样,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是世界上山地生物物种最主要的分化和形成中心,拥有3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12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牧场生态学家和农业发展专家丹尼尔·J·米勒上周在一篇题为《今天的西藏何以如此举足轻重》一文中认为,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变化而言举足轻重。它拥有着广袤的高山草地,它的植物和土壤能够储存二氧化碳,因此是重要的碳库。储存在草地生态系统的碳对当地乃至全球的碳循环都至关重要,它甚至有可能改变全球碳循环,进而影响气候。由于全世界越来越关注气候变化,因此,青藏高原草原的变化会越来越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连续多年的西藏采访中,记者也发现,西藏高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已经对西藏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有关研究表明,1961~2007年,西藏地区平均气温每10年以0.32℃的速率上升,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球的增温率。气候变化导致冰川退缩、贮量减少,高原冻土下界上升、冻融消融作用加强,进而诱发草地退化、土地荒漠化等问题。西藏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青藏高原的生态价值远远高于经济价值。”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杨晓纯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认为,加大西藏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促进西藏各类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维护生态功能,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是改善西藏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广大农牧民增收,保障西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杨晓纯认为,构建这一生态安全屏障可以在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产生效益。

  《规划》实施后,森林和草原覆盖率得到保护与提高,湖泊、湿地等生态功能区得到有效保护,使“江河源”生态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沙化土地治理使林草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防止起沙扬尘功效提高,在全球碳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有效保护和改善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

  《规划》可有效保护西藏的生态环境,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新型能源的推广使用,促进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进步。

  《规划》的实施可以实现草地的可持续利用。项目区的广大农牧民还可以通过参与草场保护与建设、沙化土地治理、植树种草、森林管护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获得报酬,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杨晓纯同时指出,对于生态保护有两个问题需要明确认识和积极解决。

  一是经费。生态维护周期既长,耗费亦巨。与此同时,青藏高原是南亚主要江河源头,印度著名的恒河、印度河均发源于此。国际社会尤其是南亚诸国应从维护全球生存大环境出发,共同重视和保护脆弱的青藏高原,加强生态保护和经济文化方面的合作。

  二是生态移民及其相关问题。如青海省三江源保护、西藏及其他藏区实行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政策措施,对生活在不适宜人类居住的无人区的游牧民进行了搬迁,客观上使部分农牧民改变了传统农牧的生活方式。这部分农牧民的转移就业问题和收入保障问题,以及深层次的民族文化继承与发展问题,亟待深入研究和切实加以解决。

  环保监管仍不会放松

  按照《规划》,西藏将实施天然草地保护工程,退牧还草1322万公顷;野生动植物保护及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建设拉鲁湿地等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5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保护工程,重点保护11个重要湿地。

  同时,西藏将实施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建设15.42万公顷防护林;人工种草与天然地改良工程,建设灌溉人工饲料草料基地6.67万公顷;建设旱作人工饲料草料示范基地23.33万公顷;防沙治沙工程治理沙化土地48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1.1万公顷。

  张永泽表示,今年将积极配合自治区发改委、农牧、农林、水利等部门,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的衔接协调,认真落实并实施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加强生态监测能力建设,研究建立生态安全屏障的指标体系和评估体系。

  张永泽介绍说,为了建立保护西藏脆弱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自治区环保局已会同财政厅开展了西藏生态补偿研究,提出了包括森林、草地、水资源、自然保护区和矿产资源开发等五个领域的生态补偿政策。

  截至2007年底,到位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46874万元,对全区7地(市)、59个县(市、区)的3266.82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进行了长年管护。

  张永泽介绍,目前正在争取将西藏纳入国家层面的生态补偿试点范围,对西藏因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维护重要生态功能而形成的支出予以补助。

  监测表明,西藏高原水、气环境质量状况一直保持在良好状态,西藏仍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我们不会因为有了《规划》和国家上百亿元的投入,就放松了环境的监管。”张永泽表示,在经济建设中特别是在目前“保增长”中,西藏仍将严格执行环保准入制。据介绍,目前西藏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90%,重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100%。

  多年来,在经济建设中西藏始终坚持“慎重发展工业”的原则,明确禁止发展造纸、钢铁、化工等重污染、高耗能的工业,严格环境准入条件,杜绝环境污染重、生态破坏大的项目进入西藏。

  自2006年以来,西藏开展了禁采砂金活动,并自2008年起全面禁止开采砂铁矿。建设青藏铁路时,按照建设生态铁路线的要求,有关部门投入15.4亿元环保资金,有效地保护了铁路沿线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创造了铁路建设史上的环保典范。

  “只要是对生态保护不利的项目,即使是挖金子我们也不干。”向巴平措说。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