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走到前台

  ⊙周子章

  

  为了避免经济发展陷入持续的衰退,各国都不约而同地实施连续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和向市场注入大规模资金的财政政策。但是似乎这样的措施远未达到预期的目标,随着利率政策被使用殆尽之后,各国的决策者们开始考虑使用定量宽松的非常规货币政策。

  这个在历史上极少提及的货币政策,在美国经济专家的理论支持下,已经开始正式地走上了历史舞台,在英国央行本月早些时候宣布再一次降低利率并实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之后,全球正式进入宽松货币政策时代。所谓的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在利率接近或者达到零的情况下,中央银行继续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具体包括:针对流动性陷阱,货币乘数显著下降的问题,央行采取向商业银行提供固定期限的低息或者零息贷款,允许银行使用一定范围的资产类别做抵押;承诺在较长一段时期把隔夜目标利率设置为0;宣布明确的长期利率目标并承诺无限量购买以支持债券价格等一系列措施;而针对债务紧缩,包括企业、消费者负债水平高;相对于现金流、处置型收入的借款服务成本高昂;房地产价格下跌;股票价格下跌的问题,央行采取购买股票、购买房地产、购买长期债券、购买抵押债券、购买公司债券、干预货币市场造成货币贬值、公开通胀目标水平等措施。

  这样的政策理论在大萧条时期就已形成,但是在那时世界各国都采取了相反的措施,所以一直被称为是非常规的货币政策而不被人们所看好。历史上,只有日本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实施过,日本央行对从2001年3月开始的零利率(银行间隔夜贷款利率)政策的进一步深化,就是由中央银行向银行体系提供充裕的流动性,以便鼓励借贷,刺激经济复苏。这个定量的宽松货币政策直到2006年的3月才取消。

  美国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在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主张下实施了大规模的注资行动,但是在这样的行动下依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名义利率不能低于零水平,传统的利率政策受到限制,但美联储的“流动性供给”备选方案依然有效。于是在利率工具用尽之后,使用了很多非传统的措施,比如大规模直接购买国债以及由政府资助企业所发行的证券,以便影响收益率水平,从而起到刺激总需求的作用。此外,美联储还可向金融市场的特定领域注入流动性,就好比当局近期提出的支持商业票据市场的举措。但是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美国的消费已经占到GDP的70%,而当初日本实施这样的政策时,对实体经济所注入的资金最多的时候只占GDP的17%,所以对于这样的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难题,是要冒很大风险的,不采取非常规的发展思维模式是不可能走出困境的。至于需要多长的时间还需要看实施的效果。

  由于各国的决策者在对金融危机的认识上的差距,所以在应对危机上缺乏真正有效的工具,随着经济持续的低迷,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也在进一步加大,新的发展问题使得各国的决策者们在选择上的空间非常狭小。现在,欧元区的利率已经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但是这样的措施对于目前欧洲的经济形势是不会产生根本性作用的。

  进入定量宽松货币时代后,世界经济会如何?且拭目以待。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