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行瞄向大型国企刮起并购贷款热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7日 09:09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张炜《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去年12月出台后,在商业银行中迅速掀起一股热潮。上海银监局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以来的半个多月时间内,沪上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3家大型银行接连行动,向其客户的并购业务提供并购贷款共计20亿元;同时浦发银行和上海银行也分别和北京、上海产交所签订并购融资战略合作协议;华夏银行上海分行已将推进并购贷款列为上半年重点工作之一。

  上海银监局相关人士将这股并购贷款热,称之为银行业落实国务院“金九条”及“金融三十条”的一次集体行动。而在该政策出台之初,曾有业内人士担心并购贷款“叫好不叫座”,因为业务风险较大,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普遍持谨慎态度。当时有媒体援引某大型银行高管人员的话称,并购贷款短期可操作性不大,一是不会为了贷款量降低放贷条件,二是经济下行期间的风险控制第一位;三是对于创新业务审慎处理。

  事实上,银行对并购贷款的“热恋”速度,远远超过了市场预期。据上海银监局透露,沪上几家“先知先觉”的商业银行几乎都在第一时间成立工作小组,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审批流程、合同文本、尽职调查、价值评估等操作细节出台指引,为并购贷款的具体操作提供了依据。建行上海市分行相关人士称,《指引》出台的第二天,分行就派员飞赴北京,参与总行的并购贷款工作团队,同时上海分行也成立相应的团队。

  当然,各银行并未把“抢单子”置于风险控制之上。交通银行上海分行授信管理部总经理汪永庆向记者介绍,并购贷款除了一般借款人存在的风险外,还具有战略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等四大风险。拿财务风险来说,包括对现金流的测算、净资产价值的评估是否准确,作为并购企业第一还款来源的未来现金流能否足够保证等。他说:“如果为一件设备贷款,那么它的价格基本是确定的,产出也是确定的;但是一个被并购企业是活的,它的净资产到底值多少?并购后是否能达到预计整合效应?做出这些评估就要考验银行的水平,银行由试水走向成熟路还很长。”

  上海银监局相关人士承认,从控制风险的角度出发,短期而言,商业银行并购贷款的应用范围相对有限,最初将集中用于国有大型企业的兼并重组。就上海的几个案例来说,申请贷款的国有大型企业都是银行总行级的优质客户,是银行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老客户,都属于“看准了才做”。换言之,尽管有人呼吁并购贷款不能成为大型企业的专利,但中小企业恐怕无缘争取到,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本来就存在太多不确定性。

  记者还发现,并购贷款很会“捆绑”国家产业政策,十大振兴计划涉及的行业是重点目标。3月3日,交通银行上海分行、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同时与宝钢集团签署协议,分别向宝钢提供7.5亿元和8亿元的并购贷款,用于支持其收购宁波钢铁有限公司56.15%的股权,成为国家钢铁产业振兴计划出台、宝钢重新谋划全国产能布局的有力推手。一银行内部人士对记者说,“十大振兴行业+国有大型企业”是并购贷款最安全的投向,可减少银行对并购贷款的很多风险顾虑。

  但业内人士提醒,并购贷款热的出现,不等于该贷款业务的风险不再重要。并购能否成功首先取决于整合能否成功,两家企业的合并未必产生“1+1>2”的效果。这是商业银行投放并购贷款时必须考虑的战略风险,但银行本质上很难控制这样的风险。大企业实施的并购也不意味着就能取得成功,国际上失败的案例不胜枚举。因而,银行并购贷款“傍大款”后,仍伴随着较高的风险。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