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投资QDII的“心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6日 01:39  第一财经日报

  谢潞锦

  从Wind统计数据看,无论是较早由“大牌”基金公司发行的QDII,还是那些刚刚“试水”境外市场的次新QDII,这些产品的业绩水平都很糟糕。不过,随着QDII专户的推出,不少投资者对于并不“一帆风顺”的境外投资再度抱以一定的预期。

  上海地区某“老10家”基金公司相关人士认为,由于此前发行的QDII业绩不佳,因而投资者对于境外投资抱一定的谨慎态度,但是,“境外市场很大,产品也很多,资产类型也很多。如果精心选择,还是能够发现符合投资者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领域。”这位人士表示,投资者在选择产品时不宜用以往的产品业绩去考察公司的运作能力,即去年的QDII业绩表现差并不意味着这些投资方向会一直差下去,也不能用一段时间的产品表现去完全否定境外投资。“相对而言,投资者更应该考虑合理的资产配置。”比如,在去年股票型基金表现因大势因素而十分疲软的同时,债券型基金的表现却“独树一帜”。“这应该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这位人士补充道。

  华宝兴业基金公司一位人士认为,与已经发行在外的QDII业务相比,QDII专户所具备的专户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门槛”上。根据以往的数据,所谓基金专户的“门槛”通常被划定为5000万元人民币,而面向大众的普通类型QDII的购买“门槛”只在1000元人民币。相对集中的客户更加利于基金公司的工作开展。此外,从以往A股基金专户运作情况看,各大基金公司往往把追求“绝对收益”作为此类业务开展的先决条件,由于5000万人民币兑换成美元也只在700万美元左右的适合规模,因此,这利于基金公司在流动性较好的境外市场上灵活腾挪。

  就投资方向而言,一些业内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从此前QDII运作的权益类投资取向看,香港市场的中资股可能是QDII专户的主攻重点。而且,在不少机构投资者眼中,目前H股市场的估值已较此前便宜得多。中银国际(香港)证券某联席董事在接受采访时称,对于内地买方机构来说,他们对中资股的情况可能比境外机构投资者更加清楚。而且,就目前香港市场机构投资者的主流观点看,在经历了大幅度调整之后,这些品种的股价基本没有“泡沫”,这对于那些新入场的机构投资者来说可能具备一定的吸引力。当然,这位资深人士提醒,就中短期看,需要新买家考虑的是中资股的盈利升降情况,以及那些“小概率事件”,比如,一些中资股中的基金或外资股东会否因为本身的财务压力而采取抛售策略。“而且,一些企业内部的治理风险也值得新买家掂量一番。”这位人士强调。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