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周锡
陈周锡
刚刚从迪拜回来的中国商人张玉林,还是有些惊魂未定。
他从来没有想过,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他在迪拜投资的某项目土地市值,竟然比高峰时缩水了三分之二。
去年,张玉林买下的土地官方出让价飙涨至800迪拉姆/平方英尺(目前迪拉姆与人民币汇率为0.537:1),但现在已经急跌至近200迪拉姆/平方英尺。这与他三年前买下这块地的价格几乎一致。
最近几个月,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迪拜上千亿美元的热钱迅速外逃,房价、地价开始直线下降。
“变化太快了。”张玉林说,在恐慌心理影响下,迪拜土地交易市场几乎停滞,即使想抛售也无人接盘。他说,该项目土地款绝大部分已经支付,剩下一小部分预付款已向政府申请缓交。现在这项目运作已经全部停止。
对于张玉林来说,迪拜红火的房地产“楷模形象”早已只是记忆。
下转02版
上接01版
落差
其实在去年9月,有投资者愿以800多迪拉姆/平方英尺收购张玉林手中的这个地块。经过再三考虑,张玉林最终还是予以拒绝。他说,一旦项目做起来,就能带来巨额产值。当时他觉得,远在美国的金融危机,离“中东明珠”迪拜很遥远。
然而,危机却很快降临。由于迪拜“没有外汇管制”等政策,金融危机之后,热钱大规模撤离,房价、地价首当其冲波动幅度较大。这也意味着,持续了6年的迪拜房地产热已经结束。
如果时间回到三年前,迪拜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中东港口城市,辐射亚、欧、非三大洲。彼时,占全球1/5的起重机在迪拜运转,有25万建筑工人在这里工作,迪拜创造了房地产的诸多世界第一。
这里也是中国开发商海外淘金“集体行动”的第一站,也是大量海外华人经商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2007年底,中国地产商首个海外考察团远赴迪拜,引起一股追捧、投资迪拜房地产的热潮。2008年初还有人说,迪拜房地产市场在2010年以前继续供不应求。
而现在,中国开发商的海外“首演”,将以一场“土地市值大缩水”暂告段落。
目前,在迪拜开发的华商地产项目有六七个,它们 “基本上不行了”,其中,备受关注的“上海岛”项目也命运多舛。
2007年10月,上海中洲集团董事长胡宾斥资2800万美元买下迪拜“世界地图岛”中的“上海岛”,首期土地款3500万元已付,按规定二期3500万元在2008年7月交付。一位知情人士分析,如不出意外,胡宾投资已达上亿元。
按迪拜相关规定,期房可以“卖楼花”。胡宾拿到项目后,一边忙着开发,一边忙着销售。然而“上海岛”档次高,再加上金融危机影响,该项目“楼花”销售的并不好。一位知情人士说,目前“上海岛”开发已经陷入困境。
著名房地产服务公司仲量联行的月度报告说,迪拜50%以上原计划在未来3年内完成的房地产计划不是被中止就是彻底取消。“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许多大公司资金不足和担心外来人口离开迪拜,人口大量减少而引起房价大幅下降。”
受困
眼下,在迪拜的多数华商资金被困,“具体数据无法估算。”
在金融危机前三年,在迪拜从事商贸的中国商人,但凡是有钱的,还是能借到钱的,几乎都在迪拜买了房子,“炒楼”成为华商继商贸之后的重要投资渠道。经多方了解,预计参与人数在上万人,涉及资金高达上百亿元。
在最狂热的时候,很多人抽走贸易资金忙着 “炒楼花”。在迪拜的街头,可以看到由华人创办的“房产中介”,为“炒家”提供咨询服务。据了解,很多炒家是在2007年至2008年10月房价高涨时跟风杀入的,少则一两套,多则几十套,且多为期房。
一位不愿具名的迪拜华商说,目前迪拜现房价格比最高时下跌了20%-40%不等;期房市场则几乎彻底消失,“几乎没有交易,跌幅要比现房大。”成千上万的华商资金悉数被套,“少则几十万,多则上千万元。”
这使得一些人都快坚持不住了。
于是,一条“三角利益链”正在迪拜形成,炒家联合抵制向开发商缴纳购房款;开发商以“不可抗拒”因素,向政府申请缓交土地款;基于大型公建项目资金需要,政府发放国债以解燃眉之急。
但问题是,“危机还未结束。”据说现在迪拜华商圈流行一句老话:辛辛苦苦几十年,一觉回到解放前。
一位在迪拜开发房地产的华商说,迪拜房价还有可能继续下跌10%-20%,预计今年底将探底,再经过两三年调整,房地产才会开始复苏。他认为,迪拜“救市”措施有力得当,债务也控制在一个合理区间,迪拜地产应该不会成为金融危机向亚洲深度蔓延的导火索。
来源:经济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