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外并购 怎一个“钱”字了得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1日 09:03  中国经济时报

  张炜有上市公司老总近日在“两会”上建议,海外许多具有技术和管理经验优势的企业,现金流正陷入危机之中,当前正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最佳时机。不过,海外并购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金融风暴导致海外企业的资产变得价廉,中资企业有一股按耐不住的愿望。据一项由苏格兰皇家银行赞助的调查显示,约有2/3受访者预期中国未来12个月的海外并购活动将会增加……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通过并购方式进入海外市场,被不少人视为“抄底”。例如,中信嘉华银行近日表示,当前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海啸,正在为中国的对外投资创造了一个同样也是百年不遇的投资机遇。抓住这一机遇,今后10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将大有作为。

  表面看,海外企业有技术,不幸遭遇流动性危机,而中资企业的日子好过,资金比较充裕,正是优势互补的好时机。“走出去”是近年来中资企业梦寐以求的,现在加快“走出去”岂不正是时候?并购的代价也最低?可问题是,海外并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并购的成功而言,整合远比收购更为重要。

  整合究竟有多难?由收购与兼并所带来的直接增长值,被认为是GE成功的秘诀。GE公司全球兼并与收购业务发展负责人2002年曾在上海指出,没有成功的整合就难以实现成功的并购。他当时援引多项研究结论称,两家公司合并到一起,有2/3的可能难以创造额外价值,股票市值也难以增加。

  再说中资企业的海外并购,在文化、法律、环境等方面恐怕会遭遇比GE并购更大的困难。收购海外企业后往往发现,员工管理、劳工关系等与国内完全不一样。在国内,作为地方上的支柱企业,可谓“如鱼得水”,到了国外,却是“孤掌难鸣”。一旦劳工关系陷入僵局,有可能在陌生的法律制度环境中处处“碰壁”。

  从TCL并购汤姆逊、上汽收购双龙,到平安投资富通,中资企业的海外并购得失不算少。此次“两会”上,同样可以听到不少对海外并购“抄底论”的提法。全国政协委员、摩根大通中国首席执行官方方告诫,一个企业在海外并购要成功,决不能是抱着一种抄底的心态,说现在便宜,不管什么都去买,这样风险是非常大的。全国人大代表、三一重工总经理向文波提醒,我们有没有能力把所收购的企业整合好?如果金融危机持续两年或三年,可能这个收购的企业拿在手里就是巨额的亏损,我们有没有能力承担这种巨额的亏损?

  可见,面对海外资产的低价,不是任何企业都有能力“抄底”的,多数企业须控制住“垂涎欲滴”的冲动。花旗银行近日盘中跌破每股1美元,累计缩水幅度达98%,难道这是中资银行“摆阔”参股买入的好时机?对多数国内上市公司来说,练好“内功”才是首要的。跨国并购中的难题,不是信心加资金就能解决的。一言以蔽之,海外并购不光是见低抄底的简单资本博弈。

    相关专题:

    2009两会经济报道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