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区域经济结构酝酿新格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0日 09:03  中国经济时报

  ■李慧莲尽管对国家投资4万亿刺激经济的事情几乎天天关注,已经有些触觉疲劳,但是当我看到各地的投资“路线图”后还是受到了触动:这样庞大的计划,这样多的项目,实施起来后,全中国都得变成一个大工地,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陆,是一派多么壮观的景象!在全球金融危机仍然深不见底、在防止经济下滑已成中国最主要任务的现实背景下,它对经济的提振、对信心的激励作用自不待言,而我从中看到的一点是,这将为中国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及协调提供新的机会和可能。

  自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的是鼓励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不均衡区域发展战略,它的正面作用是明显的,却也给中国留下了两个后遗症:一是地区差距扩大,二是地区产业结构日益趋同。最近几年出台的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像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无不出于对过去这种失衡发展进行修正的考量。为刺激经济而推出的4万亿投资计划实施后,从客观上将对这两个症状起到缓解作用。

  国家投资的区域差别有助于地区差距的缩小。在4万亿投资大单的分配方案中,中西部地区是重点投资区域。一些学者甚至把“东中西部总投资规模出现较大差异,西部地区成为投资主力军”称为本轮扩大内需的亮点之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中旬,在当时已经公布投资计划的24个省市中,东部、中部、西部总投资分别在8.8万亿、4.4万亿、11.5万亿,充分说明了西部地区在这次总投资当中所占的地位。对中国而言,在投资、消费、出口这三个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中,投资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快速的,而这种投资的地区分布变化会促使区域经济发展出现新的格局。从去年全年的情况看,中西部的投资和工业增速都快于东部,这既意味着区域结构的优化,也预示着东西差距缩小的几率加大。

  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角度看,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投资计划将使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板”——每到经济高速发展时就会卡壳的那些瓶颈因素,像煤电油运等——得到加长。这将为各个区域的产业升级(虽然层次不同)创造良好条件。按计划,4万亿集中投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四个方面。看看各地的投资项目表可以发现,基础设施建设是每个地区的必选项,其中更以交通、能源项目最为普遍。虽然各区域稍有不同,比如,沿海地区的基建是修港口、建核电站,内陆地区则多为铺铁路、修机场、农村电网改造等,但是,它们的作用是相同的:东部发达地区为今后向更高的产业升级创造条件,内陆欠发达地方则因这些基础设施而大大提升当地的自我发展能力,并借此加强自己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和水平,为中国产业自南东向北西的梯度转移打下基础。

  如果4万亿投资计划在地方落实得好的话,各地能够集中自己的财力、物力,修补发展“短板”,突出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发挥当地的比较优势,从而避免各地产业结构的同质化,20多个省市争相造汽车、到处都要做金融中心城市的情况应该不会再发生。随着东部地区的生产要素比如土地、劳动力等价格的上升,可重点发展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高科技等,而将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向内陆欠发达地区转移,形成跨地区产业链,从而不会使整个国家的比较优势因结构调整而中断。

  在国家这样强力的区域倾斜政策刺激下,一个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各地区比较优势能得到合理有效发挥、和而不同、各展所长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正在酝酿形成中。当然,要抓住这种可能性和机会,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因为4万亿的计划一开始就是为防经济下滑而设计,而如何才能防止重复建设、如何才能做到不为投资而投资的质疑声从未停过,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几天前的两会上还在就此解释。那大家就一起努力吧。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