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电力刷新湖南经济版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0日 09:03  中国经济时报

  ——湖南省电力公司30年科学跨越纪实■本报记者王晓红通讯员汤迪生

  广袤的潇湘大地,坚固的电网正在伸向全省每一个角落,强大的电流源源不断输向城乡大地,电力正在改变湖南,照亮湖南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寒潮中“破冰前行”的脚步。

  一幅绘制了30年辉煌成就的湖南电力新画卷,正朝着6800万湖湘儿女徐徐开启……

  改革开放30年来,湖南电力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一齐律动。2007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达879.4亿千瓦时,人均1293千瓦时,与1978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1倍和9.1倍。

  2008年初,湖南遭遇了百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电力公司“掌门人”李维建带领全省电力职工众志成城、沉着应对、迅速行动,用科学发展新思维战胜了特大冰雪灾害,确保了电力主网安全和郴州电网紧急抢修恢复,这场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抗冰救灾斗争,铸造了湖南电力人“科学应对、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勇于担当”的抗冰精神。2008年下半年以来,当全球金融危机席卷而来,全省电力系统全力保电,为确保湖南经济运行逆势而上、平稳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又好又快、科学新跨越,为助推湖南“富民强省”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电力建设迅猛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湖南省电力建设得到迅猛发展。

  电源建设方面,1978年,全省发电装机容量仅256万千瓦,人均0.05千瓦,其中火电110万千瓦、水电146万千瓦。主力电厂只有柘溪(44.75万千瓦)、凤滩(30万千瓦)、金竹山(35万千瓦)等少数几个中大型电厂,水、火电最大单机容量分别为10万千瓦和12.5万千瓦。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湖南电力工业围绕“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加快了电源建设和电源结构调整。在国家基本建设“拨”改“贷”、“集资办电”政策的支持下,重点发展大型水电站、“坑口”大型火电厂和高温高压火电机组,电源建设飞速发展。

  1978年,东江水电厂复工,于1989年全面竣工,装机50万千瓦。

  1981年,鲤鱼江电厂扩机13万千瓦。

  1984年,金竹山电厂完成第三期扩建,装机达到60万千瓦,成为全省最大的火电厂。

  1988年,耒阳电厂扩机40万千瓦。

  1986年,五强溪水电工程复工。

  1991年,全省首家中外合资电厂——华能岳阳电厂竣工,总装机72.5万千瓦,火电单机容量首次达到30万千瓦,揭开了多家办电新的一页。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国家新的投资融资体制要求,省电力工业局大力兴建大型“坑口”、“路口”火电厂,“以大代小”改扩建老火电厂,综合开发水电,电源建设继续得到稳步发展。组建流域“母体”公司,实施沅水、澧水、湘江梯级滚动开发,相继开发了凌津滩、碗米坡等一批大型水电项目。1994年,五强溪水电站第一台机组投产,1996年全面竣工,总装机达到120万千瓦,成为湖南首个百万千瓦级、单机容量最大(24万千瓦)的水电厂。建设投产石门、湘潭、益阳大型火电厂,装机均为超高温高压的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湖南电网步入大电网、大电厂、大机组和高参数、高自动化的新阶段。1999年,全省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实行厂网分开,先后新建、扩建了湘潭、长沙、金竹山、石门、益阳、岳阳、三板溪等大型电厂。到2007年底,全省发电总装机2242万千瓦、人均装机0.33千瓦,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7.8倍和5.6倍;百万千瓦级电厂达到6个;单机最大容量达到60万千瓦。

  在电网建设方面,1978年,全省拥有35千伏及以上线路1.14万千米、变电容量338万千伏安。其中220千伏电压等级仅有线路4条、变电站4座。

  1978年,全省电力管理体制改革,成立省水利电力局下属的省电力管理局,负责全省发供电业务的管理,按地市设置电业局。

  1980年,省电力管理局分开建制,成立省电力工业局,大大促进了电网的发展。同年,建成鲤鱼江—衡阳—株洲—长沙的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实现湘南电网与湘中北电网联网,全省形成统一的220千伏电网。

  1984年,湖南电网通过220千伏并入华中电网。

  1988年,葛洲坝—常德—株洲的50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投产,湖南跨入全国500千伏超高压电网运行行列,不仅大大加强了与华中主网的联络,还极大地弥补了全省电力的不足。最高时,湖南电网从葛洲坝水电厂受电63万千瓦,占到全网负荷的近1/3。

  党的十四大提出进一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湖南电力工业加大改革力度,于1993年成立了与省电力工业局并存的省电力公司。

  2000年,撤销省电力工业局,实现了政府职能与企业职能的分离。

  “八五”、“九五”计划期间,通过加大电网建设力度,调整电网投资方向,建设了500千伏线路3条、370千米,220千伏线路82条、2829千米,湖南主电网进一步加强,跨入了500千伏超高压菱形网,220千伏长株潭双环网,洞庭湖区、湘西单环网等诸多环网运行的新阶段。

  厂网分开后,为缓解长期以来电网建设的滞后局面,省电力公司明显加快了电网建设步伐。2003年—2007年,完成电网建设投资218亿元,着力建设500千伏骨干网架,进一步巩固完善220千伏电网,加强城乡电网建设改造,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水平明显提升。紧紧抓住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输电项目发展契机,规划落实了荆州—长沙—湘南1000千伏交流、川西—湘南、溪洛渡—株洲660千伏直流输变电项目。工程投产后,将使湖南电网区外受电能力提高约2000万千瓦,相当于新建100万千瓦电厂20个。

  目前,全省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673座、变电容量6170万千伏安,输电线路3394条、56596千米,线路长度和变电容量比1978年分别增长了4倍和17.3倍,初步形成了500千伏和220千伏网架基本覆盖全省,按电压等级合理分层、负荷相对分区的坚强输配网架结构。

  供电服务逐步改善

  1978年,全省年用电量73亿千瓦时,人均仅128千瓦时,用电水平低下且严重不足,电力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增加生产,尽可能保证供应,根本无暇顾及供电优质服务。为缓解供电紧张矛盾,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全省电力供应实行“一查四定”(查设备、定电力、定电量、定用电时间、定用电单耗)和“凭证供电”。为确保电力、电量的有效控制,1982年,全省成立省、市、县三级“计划用电、节约用电、安全用电”办公室,层层实行计划用电承包经济责任制。

  到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电源建设的快速发展,供电紧张矛盾逐步缓解,湖南省电力公司不失时机地加大了电力的市场化运作力度。1997年,启动内部模拟市场,为今后的政企分开、厂网分开和电力市场运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006年,正式成立湖南电网电力交易中心,进一步促进了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有效维护了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

  大力实施农电“两改一同价”,1998年—2003年,完成农村电网建设改造投资80亿元,大大改善了农村电网结构,提高了供电质量。着力推进农电体制改革,加大地方供电企业的代管、直管或股份制改造力度,促进了全省电网的统一规划建设、电力工业的持续协调发展和地方电网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全面完成乡镇电管站改制,实行县乡一体化管理,农村供电服务水平显著提升。2003年3月,实现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省公司供电范围内农村居民生活用电价格每千瓦时平均下降约0.37元,每年减轻农民负担3.5亿元。

  2005年,长期以来困扰湖南的电力短缺矛盾得到缓解,湖南电网多年以来首次实现“零拉闸限电”。2006年,湖南省电力公司筹资4.12亿元,实施“户户通电”工程,年内全面完成了湖南省电力公司供电范围内户户通电的目标。全面加强供电优质服务,全面加强城乡供电营业窗口建设,改革收费方式,建设95598供电服务平台,落实供电服务“十项承诺”,供电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各电业局在当地行风评议中名列前茅。积极落实节能减排,加快“上大压小”及配套电网建设,服务“两型社会”建设。2007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达到879.4亿千瓦时,人均1293千瓦时,比1978年分别增长了11倍和9.1倍。

  2008年初,湖南遭遇严重冰冻灾害,电力设施毁损严重。湖南省电力公司上下科学应对、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勇于担当,奋力抗冰抢险,取得了抗冰保网保电和恢复重建的全面胜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同时,电网多年来快速发展,特别是2008年至2009年3月初,全省电力建设改造投入加大,电网结构日益坚强,供电能力不断提高,为湖南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实施“弯道超车”战略提供了强劲的“引擎”。

  企业实力不断提升

  经过30年的发展,历经多次重大改革,湖南省电力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对湖南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大型电网经营企业。

  安全生产局面持续改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安全第一”的方针重新被确认。制定《十八项重点反事故措施》、建立安全监察网络、实行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推行以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厂局长负责制和经营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措施的推进,促进了安全生产管理逐步步入正轨。特别是近年来,省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和考核,大力推行严抓严管、标准化作业,深入推进反事故斗争,建立健全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加大安全投入,提升电网安全技术装备水平,安全生产局面持续保持基本稳定。

  科技创新成效明显。湖南省电力公司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研机构和科技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科技开发体系、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累计安排科技攻关、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项目近1700项,取得了一大批实用性强、技术水平高、推广价值大的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219项,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力采用紧凑型、同塔多回输电技术、绿色施工工艺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减少电力建设资源占用和环境破坏,落实环保节约的要求,科技对电网发展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综合实力不断提升。1978年初,全省供电机构仅有湘中供电局、湘南电业局和邵阳电力公司3家。目前,湖南省电力公司的供电范围已覆盖全省所有市州和122个县市区中的116个,并设立了供电机构,市场占有率达到82%左右。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与1978年相比,供电企业员工人数仅增加了63%,但运行维护的线路长度、变电容量和供电量增长了10—20倍。截止2008年,湖南省电力公司资产总额500多亿元,年售电量700亿千瓦时,其他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与30年前相比,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情况下,湖南省电力公司担负着全省更加重大的经济、政治、社会责任,面临更加艰巨的发展任务。在改革开放30年伟大成就的激励和建国60周年的鼓舞下,湖南省电力公司 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严抓严管,加快转变电网发展和公司发展方式,加快推进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标准化建设、精益化管理,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服务湖南“两型社会”建设、实现农业大省向工业强省大跨越提供坚强的电力支撑。

  电力正在改变湖南,刷新湖南经济版图。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