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西藏的幸福是普通人的幸福:潮流所向 文明所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0日 07:22  中国政府网

      “一张卖身契就把自由、尊严甚至生命交给了农奴主,解放前的西藏人民过的生活连牛马都不如。”在“农奴焚烧契书”场景前,北京退休职工程万昌无限感慨。

      连日来,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西藏民主改革50年大型展览”,让许多程万昌这样的普通观众“走近西藏”。500多幅图片、180多件实物和文献档案,真实再现了50年的辉煌跨越。而在这场意义深远的变革中,最震撼人心的,是百万农奴命运的巨变。

      “以前,我只是从书本和网络媒体上了解西藏的情况。眼前的西藏和我们以前所知道的西藏大不一样。很多人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拥有属于自己的漂亮房子,这些给我的感觉非常好。”不久前,踏上“世界屋脊”的韩国首尔电视台记者崔元硕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那些与崔元硕一样,在这个早春走进西藏的外国记者们,对“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于普通藏人的意义,同样有了直接的认识和感受。当他们不再单纯盯着所谓“敏感”话题,而把目光投到普通藏人身上,他们“拓宽了视野”,“观察西藏的视角发生了变化,不再简单地局限于一些人和一些事。”

      这确实是我们看待西藏50年巨变的一个重要视角,也是我们判断西藏民主改革50年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普通人的生活到底是变好了,还是更差了?普通人的人权是完善了,还是丧失了?普通人的福祉是增进了,还是削弱了?

      让我们看看旧西藏。

      民主改革前,在西藏只有两种人,奴隶和农奴主。当达赖喇嘛的哥哥在试着学习驾驶英国产的玩具汽车,与他同龄的小乞丐们正在街头与狗抢食。农奴们排着长长的队伍,从山上把石料背下来,为农奴主们盖起豪华气派的庄园别墅,而他们自己却栖身在牲口圈里、街头墙角,甚至厕所下面……当年随同英军入藏的英国记者埃德蒙·坎德勒感叹:“我敢说,在世界历史上顽固和黑暗如此突然地暴露在科学的面前是没有先例的”。

      是民主改革造就了新旧西藏的“分水岭”。50年来,最深切地感受到这种变化并享受其福祉的,莫过于280多万西藏百姓——

      1950年,西藏有100多万人口,其中90万左右没有住房。目前,西藏城镇居民人均拥有住房面积已达33平方米,农牧民人均拥有住房面积达22.83平方米。

      旧西藏,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不足2%,文盲率高达95%。2008年西藏已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扫除文盲……

      只有将目光投向这些普通人,才能更真切地看到,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废奴”运动,是如何席卷了这片苦难深重的土地;民主改革的浪潮,又是如何唤醒和解放了旧西藏的百万农奴,使他们从“会说话的牲畜”,变成了有家、有业、有尊严的自由公民。

      一个社会是进步还是落后,一个制度是先进还是愚昧,要看其是否造福于大多数人,是否最大程度地维护了大多数人的权益。半个世纪的西藏当代史证明,没有民主改革,就没有占西藏人口95%的广大劳动人民的翻身解放,就没有西藏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废除封建农奴制度不仅是西藏历史进步的必然要求,更是世界人权事业的伟大成果。

      没有人希望历史倒退,只有一些奴隶主们还惦记着曾经的生活。今日西藏的幸福是普通人的幸福,不是奴隶主的幸福。普通人的幸福生活、每个人的美好未来,才是时代的潮流所向、文明的价值所在。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