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政协委员激辩电力产能过剩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0日 02:41  第一财经日报

  李德水:经济结构不合理 陆启洲:并非自身发展引起

  陈姗姗 高永钰

  “中国目前的电力总装机容量8亿千瓦,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五国加起来才6亿8,从这种形势看,我国的发电装机量不能说完全过剩,但也确实比较多了。反过来说,我们的经济结构太不合理。”

  昨天,全国政协经济组32组的讨论会,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的一番话,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

  经济下滑影响电力需求

  李德水的话音未落,有委员就反驳,从人均用电量看,中国的电力生产并不多。

  而李德水则指出,判断电力是否过剩不能以人均用电作为标准,因为我国人民生活用电,只占电力消费总量的10%多一点,大部分还是工业用电,过去几年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的电力紧张,也使电力公司拼命圈地,能占多少就先占下多少。

  此时坐在李德水旁边的中电投集团总经理陆启洲也加入了讨论,他指出,电力行业有一定的建设周期,当电力感觉不足时再造电厂是来不及的,“这一轮经济周期是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的,供电紧张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整整持续了五年,这五年也是电力持续建设的五年,到2006年下半年电力需求才开始缓解,真正电力供需平衡是去年下半年,甚至在2008年上半年广东还是缺电的。”

  陆启洲进一步指出,他认为这一次的电力过剩,并不是电力行业自身发展引起的,而是金融危机引起的实体经济下滑的影响,使2008年下半年的电力需求开始负增长。

  上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09年度全国电力供需与经济运行形势分析预测报告认为,2009年一季度甚至二季度将是电力增长最困难的时期,上半年仍有可能持续出现负增长。国家发改委的报告则认为,今年全年电力供需总体呈阶段性供大于求。

  电力结构调整好时机

  在此前几天总工会的小组讨论中,大唐集团总经理翟若愚也曾表示,现在不应该看电力暂时富余了就放慢电力的发展,还是应该保持一定的速度,做到适度超前。不过,也要注意调整电力结构,而不是搞盲目的低水平建设。

  陆启洲在昨天也认为,目前电力行业的困难,也是电力结构调整的好时机。“等经济上来了,电力结构调整又无法进行了。”

  翟若愚则在此前的小组讨论中亦表示,清洁能源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而清洁能源发展不快,需要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比如风电需要国产化设备的配套,目前基本依靠进口,造价非常高,水电涉及到移民问题,建议国家除了一次性给予移民补贴。核电方面,不能只有少数企业垄断开发,应扶持几个有能力的企业有计划地进入。

  煤电“顶牛”两败俱伤

  陆启洲认为,电力需求负增长,供大于求的形势今年不会改善,但依靠国家注资等也不能根本改变电力企业的亏损局面,最根本的还是要改革电价形成机制,以反映市场供求关系。

  事实上,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提出,2009年将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继续深化电价改革,逐步完善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形成机制,适时理顺煤电价格关系。

  此外,陆启洲指出,煤电关系的不协调是目前非常突出的矛盾,“去年五大发电企业都亏损,煤炭企业今年还要涨价50块钱,电力企业认为再涨就是找死,煤炭价格如果今年继续涨的话,70%的发电企业要破产了。”

  陆启洲认为,煤电“顶牛”的背后,还是要对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目前煤炭市场已经市场化了,而电力还是政府定价,从2006年开始煤炭价格一直上行,但电价并没有太多变化。

  李德水则建议,五大电力集团也可以“抱团”。

  而为了应对目前的煤电“顶牛”,中电投等电力企业已经在加大上下游煤电铝一体化的拓展,向上游煤矿开发和下游电解铝生产延伸。

  对此,有委员质疑称,电力企业既挖煤,又修铁路,涉及面太广了。“根据市场经济原理,的确应该社会化专业分工,但是不做这些,我们现在就要受制于人。”陆启洲无奈地说,到两三年后,煤炭供需就会过剩,到时候煤炭企业日子就不好过了。

  海关总署的分析认为,受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国内外电力、钢铁和煤化工等产业发展受到明显冲击,导致煤炭市场需求疲软,中国煤炭供给已由趋紧转为相对过剩。

  招商证券煤炭行业分析师卢平甚至表示,未来两年,煤炭供给将稳定增长而需求增速下降,煤炭面临供过于求态势,限产或维持弱平衡。

    相关专题:

    2009两会经济报道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