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折扣季后_零售企业自发消费券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0日 02:39  第一财经日报

  消费券并非万全之策

  乐琰

  消费券愈演愈烈,这次跟风进入消费券狂潮的是大型零售企业。

  在元旦、春节疯狂折扣之后,疲软的购买力成为零售企业的心头大患,它们需要新的方式来点燃消费者的激情。

  而在捂紧钱袋的消费者面前,消费券显然并非万全之策。

  百货公司发放消费券

  就在刚刚过去的“三八”妇女节,合肥当地最大零售企业之一的合肥百大集团在旗下6家百货店发放总额200万元的消费券。形式是派发“现金消费券充值证”,凭此证再为会员卡充值50元电子券。使用范围包括服饰、箱包、化妆品、珠宝等。

  合肥百大集团营运中心负责人吴红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目前总额200万的消费券已全部发放完毕,公司发放的是现金消费券,没有消费底线限制,可直接抵用。

  无独有偶,芜湖南京新百大厦日前也向当地消费者发放总价值百万元的3448张消费券。当地市民凭户口簿和身份证到该商场领取每户290元/套的消费券,可在规定时间内购买各类家用电器。

  记者昨日采访了一些上海百货、卖场等零售业者后获悉,目前还没有确定是否发放企业消费券,但很多业者都认为这是个不错的促销法,并开始谋划从本月起适当试水企业消费券。

  经过了此前的空前大幅折扣战后,不少零售企业普遍担心春节等节点过后,3月开始将进入消费低潮。而且还陷入“接下来如何营销”的困惑中,消费券的出现让业者看到促销的新方式。

  技术处理的价格

  “发放企业消费券是个好主意,可这就不是和政府结算,而是企业自己要与各个租户、品牌合作者商谈,并且在利润上有所分配,这需要整体产业链者的共同参与和分摊。”百脑汇营运企划处副总监吴佳容坦言。

  有商户透露,其实大家并不愿意过多参与消费券或打折,毕竟需要让利,所以只好在参加活动前先“技术处理价格”。

  “比如服装的成本,包括物料、加工费和运输费是100元的话,到常规零售门店就卖500~600元,百货商场方面要拿走其中30%左右,厂商剩350元~420元,这样应付营销、管理费用以及其他财务费用应该可以,且有利润,但消费券使用后,需要我们让利一部分,那么我们就只好先做一些价格的暗涨了。”有从事服装生产和代理的业者透露。

  经过“技术处理”的价格和让利幅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如果让利幅度达到50%左右,那代理商、生产商基本就无利可图了,做“价格技术处理”几乎是必然的。

  “还有个方法,就是换码销售。商户的价格没有变化,还是那些条形码刷价,但可以换码,即把低价产品以高价销售,结算时刷高价的条形码,中间的差价用作消化消费券或其他打折成本。”一位资深零售业者透露,“说到底,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消费者最终为消费券埋单。”

  企业的风险

  事实上,发放消费券的零售企业本身也并非一定赚得“盆满钵满”。

  “假如是有最低消费门槛后才能使用消费券的,那么有些理性消费者现在索性就不消费了。类似我们这样没有门槛的,也要看消费者如何消费。”吴红表示,企业发放消费券希望让消费者额外增加其他现金消费,这才是真正的拉动,但由于合肥百大麾下还有不少超市,所以客人大可以拿着消费券购买低价日用品,基本不支出额外消费,那么企业就要承担消费券成本了。

  “我们现在是试水,结果如何还需观察。”吴红谨慎地表示。

  另外,无处不在的“黄牛”也是一大隐患。在此前大幅打折时就有业者透露,商户会向“黄牛”收购一些相关单据,之后向公司结算,如今消费券“黄牛”同样已经出现。

  “发放消费券的零售企业必须要有很好的监管体系,否则未必能拉动太多消费。”上海商学院流通经济学院院长周勇分析,企业消费券并非万能,一方面只能是短期效益,不可长期依赖;此外,有些卖给“黄牛”或做其他处理的消费券其实并没有拉动消费,假如没有引发额外消费的话,消费券等于替代部分现金消费。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