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本土制造业开口微笑 价值向曲线上方转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0日 02:39  第一财经日报

  王如晨

  沉闷、庞大的中国IT及家电自主制造企业群,忽然有了裂变的迹象。

  两周前,海尔集团的一个动作足以让人尖叫。这家中国最大的家电企业董事长兼CEO张瑞敏对外宣称,已将海外收购放到次要位置,从制造型企业向营销型企业转型,已是公司下一步首要目标。

  而另一家中国老牌IT企业方正科技,前不久同样吹响了集结号:在原服务体系基础上,重整资源,将业务重点从IT外包服务延伸到BPO(业务流程外包服务)领域,推出所谓“全流程专业外包服务”。

  这让人不由得想到施振荣提出的微笑曲线:微笑曲线就像人的微笑一样,左上端为研发,右上端为销售,处于中间最底端的则是生产制造。

  企业只有逐渐抛开处于中间的生产制造,向两端进发,才能够获得更大的附加值。而在这个过程中,新的价值被发掘出来,产业链被更加细化。

  微笑时间

  “我们的战略将是进行越来越多的外包。”当天,张瑞敏公开表示。他说,希望接下来海尔能外包大部分生产业务,此举既可削减成本,又能加快为客户提供服务,同时对市场趋势作出快速反应。

  他透露,海尔目前正与能运营该公司部分或大部分工厂的台湾代工制造商进行谈判,尽快解脱生产环节的负担,以专注于自身产品的开发与营销。

  张瑞敏此前显然已对全球性的生产外包做过深入研究。他曾反复强调:外包也是市场竞争力。在大规模定制的时代,需要准确地把握市场和用户需求,然后进行外包生产。不过,他也表示,如果无法准确判断市场需求,错误地进行大规模外包,一个产品就可能毁灭一家企业。

  海尔庞大的制造群确实造就了它的辉煌。但是,经历过多年升级,尤其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如今,单纯的生产已不再是海尔的核心,流程再造的精髓升级版——资源配置,已成为其目前努力促成的方向。

  这一方向的目标,是将海尔转变营销驱动型企业,即淡化部分制造业(含物流),将资源集中在于设计与营销(含服务)。

  方正科技的微笑转型与海尔方向一致,但定位显然有别。它努力的方向是IT外包服务,此前它已在苏州布局多时。2008年夏天,重金投资的方正科技客户联络中心在苏州工业园开通,董事长方中华表示,未来两年,将再次投资10亿元,在该园建立数字化产业基地和软件外包服务中心。

  相对方正,海尔转型恐怕无法一蹴而就。因为,尽管市场上有富士康、广达、仁宝、纬创、大陆比亚迪等传统IT整机代工巨头,但传统家电领域,除了大陆格兰仕称雄全球微波炉市场以及台湾大同、东元、歌林等能叫出的名字外,没有一家足以称为家电代工巨头。

  张瑞敏并没有透露详细的外包计划。短期内,海尔或许采取半导体产业流行的所谓“轻资产策略”,即与代工企业成立合资企业。此前,海尔曾与台湾宝成共同投资1200万美元,设立合资公司海成。

  不只它们。四川长虹早已在曲线两端挺进,两年多来,它一直围绕上游关键器件如等离子屏、OLED量、压缩机生产环节,以及下游IT服务外包领域耕耘。去年3月成立的虹信,已经成为中海油、一汽大众、IBM、西门子等巨头的服务商。

  而联想,在柳传志上任当天,便已传出将加强业务外包的消息。

  微笑动力:模式再造

  但是,海尔、方正微笑起来的动力在哪里?

  张瑞敏的表态多少有些突然。海尔白电业务占据着海尔集团1000多亿总营收的较大比重,为其在IT、通讯、金融、家居集成、药品等领域的多元布局提供了庞大的现金流支撑。

  这个庞大的制造产业群,已遭遇产业成熟度过高、竞争激烈、利润日益薄弱的困境。2005年,其内销市场便已出现负增长的局面。张瑞敏似乎更喜欢强调其海外市场业绩。比如,前不久,他在多个场合表示,2008年海外业绩提升8%,海外生产与销售的部分增速超过20%。

  这主要是海尔去年上半年业绩的拉动。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已导致欧美需求快速下滑,本土家电出口大幅萎缩。海尔已不太可能持续投资海外就地生产,原本增速疲弱的内销,在家电下乡政策驱动下,已成为它最关键的成长区域。

  但内销竞争惨烈异常,海尔营销缺乏技术创新基础。事实上,它一直未能改变“技术跛鸭”形象。张瑞敏本

  人表示,白电业竞争已不再由技术革命推动,企业竞争力只存在于商业模式当中。此次海尔转型,正是脱手大部分生产业务、削减成本、加快响应速度。

  家电业研究专家、帕勒咨询资深董事罗清启此前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海尔重要的资本是品牌,加上海内外客户基础、营销网络,它已具备转型基础。

  那些家电业的代工企业也在为其转型积累着制造力量。前不久,康佳彩电一位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透露,大同等台湾代工企业正跟康佳等大厂接触,试图借代工吃点下乡“蛋糕”。事实上,东元此前已投资6000万美元,在厦门兴建了年产能100万台的液晶电视厂。

  相对海尔,方正微笑的动力更强。PC制造与品牌营销的分工早已成熟,面对一个同样诱人的内销市场,方正转型的下游IT服务已成为增值潜力最大的环节。

  不过,方正科技短期并不会放弃制造业务。新上任的新总裁蓝烨表示,“PC制造商+外围产品+贴近客户”将是三年战略,其中,外围产品包括“代理”或“贴牌”产品。而方正苏州厂人士发现,公司早已是国内重要的代工基地。

  微笑参照

  在张瑞敏直接的表态中,海尔升级的方向显然是微笑曲线的右端,即营销服务与品牌塑造。他没有强调技术与研发,反而表示,白电业竞争已不再由技术革命推动,企业竞争力在于商业模式。而方正的IT服务转型也更像家电业中渠道布局。

  这与台湾地区IT企业的升级路径相反。后者目前正处于从代工转向设计、品牌与服务的过程。其中,宏碁、华硕与明基、技嘉与微星等众多企业分别代表着三个不同的升级阶段。

  纯品牌运作的宏碁,之所以两年内战胜联想,除了靠并购所谓新经销策略之外,最根本的原因在它的无工厂运作模式。这当然得益于2000年至2004年施振荣主导的两次再造。这一模式提高了响应速度。以产品上市为例,在每次追随英特尔新处理器时,它总能第一个将PC铺入市场。

  但是,要让海尔、方正、长虹放弃制造业,肯定属于幻想。因为,这是它们大陆市场竞争的优势所在,背后拥有人力、土地以及各种各样的优惠元素,而这也是它们之所以能在市场持续立足的条件。

  张瑞敏所说加强外包,应该是着眼于海尔非核心的制造部分。事实上,这一直在缓慢持续之中,2006年,海尔放弃独立建设PC生产基地的策略,与台湾宝成集团投资成立了合资企业,而具体的生产基地就在宝成东莞工业园中;2007年,海尔退出了微波炉业务。而最新传闻称,未来3年,海尔可能将全部外包旗下小家电、PC、电视、家居等业务,只保留最有竞争力的洗衣机、冰箱、空调制造。

  方正的升级看起来像是赶全球IT外包服务的“热闹”。此前它的升级计划并非如此,而是偏向微笑曲线左端,在关键的核心元器件布局研发与制造,主要包括两大业务:一是方正印刷电路板,目前它正在扩建珠海PCB产业园,未来3年打造成国内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基地;二是微电子。它由方正集团与深超科技投资共同创立的企业,定位于6英寸芯片生产。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说,向上游高附加值环节进军,已成为产业升级方向。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