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肖钢:信贷超预期增长并不意味不良贷款将增加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7日 03:59  金融时报

  记者 李岚

  

  “从1月至2月的信贷规模看,我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货币信贷目标能够实现。”3月6日,正值媒体就“两会”热点追踪进入白热化之时,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接受了境内外媒体的采访。他表示,虽然信贷的超预期增长令人担忧,亦引起银行高度警惕,但并不意味着银行不良贷款将大幅增加。银行决不会再走“大发展—大不良—大剥离”的老路。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呈现消退迹象,国内刺激内需拉动经济仍任重道远,但作为颇受各方关注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董事长,肖钢此时乐观的分析,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国内主要金融体对经济前景的判断。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广义货币增长17%左右,新增贷款5万亿元。这一规模,将刷新历年来新增贷款纪录。目前,财政资金只能满足其中一部分投资需求,因而信贷的稳定增长,无疑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此前,央行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新增贷款超过1.6万亿元,2月份信贷继续保持较高增速,达到8000亿元。应当说,目前,随着各家银行新增贷款的逐步到位,为实现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目标,初步奠定了宽松的货币环境。不过,信贷规模的迅速扩张引来了一些疑问:在对今年银行利润普遍下降的预期下,这种激增是不是一种理性的行为?是否会导致日后银行不良率反弹?

  “我认为,1月至2月的信贷增长是正常的。”肖钢分析,一方面,银行信贷在一季度增长较多是一种规律。从最近几年实际情况看,为控制通胀,银行往往会在年末控制一些信贷规模,因而使一些项目贷款体现在第二年一季度。同时,从经营的角度看,银行希望早投放、早收益,亦使一季度贷款增多。另一方面,虽然在去年11月份之前银行信贷受到严格的规模管制,但事实上,银行通过为企业做理财、信托等产品创新,使资金进入企业,而这部分资金并不反映在银行贷款的科目上。进入今年一二月份,这批项目有的已经到期;有的虽未到期,但一些银行因贷款规模取消而将其调回贷款科目中,从而显示为贷款数量的增加。实际上,这些并非今年新增的贷款,也不体现对现实经济的影响。

  “确实有一部分贷款没有真正流到实体经济中去。这也为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即今后不应当把票据融资与贷款放在一起。”在回答本报记者相关提问时,肖钢坦言。

  肖钢认为,票据融资出现“井喷”是一二月份信贷猛增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数据显示,1月份票据融资增加6239亿元,占新增贷款总量的38%,在信贷余额中占比接近8%。由于这部分新增贷款并未转化为企业活期存款,而是通过票据套利的形式进入了定期存款,因而,意味着银行的流动性并未完全投放到实体经济中去,信贷投放的效果也将受到影响。

  那么,信贷增长是否会导致不良贷款增加?“坦率地说,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对银行来讲,也是必须高度警惕的。”肖钢表示,目前商业银行的经营与5年前已经有了很大不同。

  除对新投入的贷款,中行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把好贷款投向关外,股改后实行集约化、扁平化机制的改革,对于防范乱贷款、提高效率、提高内控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套国际会计准则,不仅对已经产生的不良贷款随时提取拨备,而且还要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不良贷款提取减值准备。

  肖钢透露,今年中行的信贷目标将在5000亿元以上,这将有助于中行覆盖因经济下行、利差收窄而对利润的负面影响。同时,就中行而言,受益于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以及降息预期下,自身人民币定期存款多而活期存款较少等因素,肖钢对中行今年盈利持乐观态度。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