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友友跨界前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7日 01:50  21世纪经济报道

  刘雪枫

   欣赏或认识马友友的前提是必须了解他早年在SONY录下的大量协奏曲唱片,当然他的颇有争议的巴赫“无伴奏组曲”两个版本都非要反复聆听反复琢磨方可领略其妙。最近十年,马友友已经淡出我的视野,因为在我心目中他的多数录音因其所达到的经典价值而使我将其列为“过往之人”而不再关注他的近况。当然他的近况便是基本偏离“古典”的轨道,无论是《探戈之魂》、《丝绸之路》,还是《约翰·威廉斯》、《保罗·莫里克尼》,都把“跨界”的步子迈得太大以至于我不再把他当作一位古典音乐家看待。就目前马友友的商业价值而言,他恐怕也难以完全回到古典乐界,只因这里的发展空间已不比从前,他既“突围而去”,恐怕不大可能把“跨界”以后培养的受众群有效地领回来,况且在旧的领域开发新曲目的动力至少一时还难以看到。在我个人角度而言,也不赞成马友友此时回归,因为无论从价值观还是影响力,马友友“跨界”以后都开辟了另外一番天地,而且成效显著,功德无量。

   我一直都是喜欢马友友的,这与他还是否古典音乐家毫无关系,我从未对马友友产生过任何不良印象,在我心目中他就是健康华人最优秀的代表。他的琴艺和人品都当得上“上上之选”,特别是他天性温和友善,平易近人,这一点对一位顶级艺术家实属不易。马友友在“跨界”领域的成就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大概主要仰赖他的亲和力与诚恳协作态度,对此我深表佩服。不过平心而论,我一直不认为马友友的“跨界”在艺术上具有独到魅力,特别是我听《探戈之魂》和《丝绸之路》总有“隔靴搔痒”的感觉,“跨界”所必不可少的“激情”在马友友那里迟迟不升温,不来电,这大概也是和他的儒雅温顺的个性有密切关系吧?

   但是我在聆听马友友去年底问世的一张唱片过程中大大扭转了我的“成见”。名为“欢乐与和平之歌”(Songs of Joy and Peace)的“马友友和他的朋友专辑”不仅为马友友实现了一次彻底“跨界”,还达到自由欢乐并且稳定的状态。当今古典、爵士、流行、乡村、世界等领域的绝顶高手在马友友的号召下踊跃加盟,实为有史以来最梦幻盛大的阵容组合。随CD附赠的DVD真实记录了从马友友发出倡议到将近一年的录音制作过程,展现了一个当代乌托邦式艺术创作图景。

   这是一次创举!决不同于以往屡见不鲜的“某某与他的朋友”一类的“跨界”。首先这是一个有着明确主题(意义主题与音乐主题)的专辑,由马友友以大提琴二重奏的方式朴素呈现古老的“天赐和平”圣乐的主题原貌,然后再将它编入每一位加盟音乐家及组合的乐曲中,最后(第22首)再由马友友的独奏引出小号手克里斯·伯迪吹出的《友谊地久天长》,二者渐渐合而为一,余音袅袅地结束全曲。

   还是有必要列出马友友这些“朋友”的名字,这将有助于本专辑在吸引力上先声夺人。首席爵士女声Diana Krall、长老级爵士大师Dave Brubeck及Matt Brubeck父子、摇滚巨星JamesTaylor、美国草根爵士名家Edgar Meyer、最具魅力的凯尔特小提琴手Natalie Macmaster、爱尔兰天籁女声Alison Krauss、西班牙美女风笛手Cristina Pato、巴西吉他超级二重组合Assad兄弟、古巴爵士单簧管巨星Paquito D'Rivera、萨克斯小天王Joshua Redman、小号王子Chris Botti、歌剧女神Renee Fleming以及有吴彤等中国乐手加盟的丝绸之路乐团等。

   虽然我对上述明星的了解大多并非来自听觉,但我必须承认这张唱片给我带来无比愉快的听觉享受。马友友的大提琴除了在首尾两曲占据主导位置外,其他或伴奏或协作,从不喧宾夺主,营造的是相当和谐的温暖气氛。对于熟悉“跨界”和“世界”的乐迷来说,这里荟萃的正是近年来最聚人气的乐声,它们在此处无不打上马友友的琴声烙印,那是可以协调一切声响的温厚的琴音,没有炫技,没有出格,没有突兀。马友友也尝试了他“朋友”的一些表现方式,比如爵士乐节奏的拨弦、摇摆风格的运弓等。我想,在这样堪比“天籁”的音乐面前,无论是否喜欢马友友还是其他艺人,都会被来自音乐本质的赤诚和感人至深的力量所打动。古老的主题,新颖的组合,鲜活的声音,我们这个时代所能需要、所能接受的“音乐”在此集合,“跨界”再次显威力,13项格莱美大奖,数千万唱片销量,马友友再次逼近奇迹,他用他心中的音乐富于魅力地传达了和平的信念,欢乐的本意,将艺术家的爱心播洒人间,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美好声音以他的方式广泛传递。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