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平:稳定资本市场是大战略

  ⊙本报记者 卢晓平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2009年中国经济的走势如何,百姓关注,世界瞩目。

  在昨天开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以较大篇幅对今年政府工作做出了部署。其中,经济增长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物价涨幅、国际收支等预期目标,以及财政和货币两大宏观调控政策的走向,都是折射经济走势的重要方面,因而受到各方关注。为此,中国证券网邀请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张平教授,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解读。

  信心来自周密部署

  主持人:请问张教授,听完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后有什么感受?

  张平: 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非常令人振奋。

  首先,我们看到政府政策的一致性。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政府果断采取了4万亿投资政策措施。经过一段时间实施,有关政策措施体现到了政府工作报告里,显示时效性很强,很务实。

  第二,报告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听得懂、记得住。引用了大量数据,文风非常平实。

  第三,报告突出了我们一直以来非常强调的保增长、促民生主基调。温总理在报告中专门强调经济增长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重要意义,把保增长目标说得非常明确。

  主持人:一位网民说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出的最重要信息就是两个字——信心,您是怎样看的?

  张平:政府工作报告不仅透露出信心,更重要的是通过系统性的政策部署,把信心落实到每一项政策上,这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信心不是空口号,是建立在国家对现有资源动员能力的基础上的。总之,政府工作报告给我们的信心并非来自于口号,而是来自于周密的部署,这是最重要的。

  出现通胀可能性不大

  主持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09年GDP增长8%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4.6%以内、CPI涨幅4%左右。您如何看待这些数据?

  张平:8%与潜在的经济增长水平相吻合,这是对长期以来实践经验的总结。之前“保八”是怕经济过热,因为2007年GDP已经达到13%,大大超过8%;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GDP还是实现了9%的增速。今年“保八”的意义则不同,现在是防止经济下滑,在经济平稳运行的轨道上守住“八”。

  应该看到,国际经济的持续动荡使得我们对外经济受到较大冲击。在国际和国内双重压力下,今年我国经济形势很严峻。我们要力争保住“八”,这个速度对于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很重要。

  在就业方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不光提出了城镇就业率目标,还有新增900万的就业任务。政府为什么会自我加压呢?我们应该看到,我国大量的就业与外向型经济是高度相关的。如何把积极财政政策与促进就业相结合,成为未来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第三个指标是物价水平。很多人都说CPI涨幅4%比较高,我认为,政府工作报告里涉及生产要素等一些资源价格改革等,这些改革会释放出推高CPI的压力,加上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国际大宗产品价格波动很大。所以,4%是留有余地的。

  主持人:您预计今年我国经济走势会怎样?

  张平:我认为,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属于外向型,但不是外部依赖型经济。中国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不可避免,今年增速可能处在7%-8%之间。8%是需要我们付出非常大的努力才能完成的目标。

  主持人:很多经济学家担心上半年会出现通缩,下半年则是通胀,您觉得会发生吗?

  张平:现在还看不出来。影响中国物价水平的一个较大因素是农业,现在看不出农产品价格有快速上涨的迹象。另外,中国很多制造业的价格成本主要受到国际大宗产品价格的影响,目前国际大众产品价格还处于下滑状态,即使有波动,也很难出现反转。所以,从成本推动来看,今年经济出现通胀压力的可能性不太大。

  主持人:如何看待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资本市场的论述?

  张平:政府工作报告对于资本市场的论述不是很多,但稳定资产价格的大框架是比较清晰的,因为总理直接使用了“稳定”这个词汇,表现出大战略。

  “稳定”的含义有两层:一是防止过度波动;二是在稳定中积极推进改革。但是,改革力度可能不像人们想像的那么大,因为核心是稳定。

  政府工作报告是年度报告,对长期问题着笔不是很多。重振内需最重要的是稳定国内资产价格,包括汇率政策都不能够过度波动。重振内需需要大家对资产价格有信心,对投资有信心,然后才能对消费有信心。

    相关专题:

    2009两会经济报道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