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代表委员聚焦4万亿投向与监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3日 02:54  第一财经日报

视频:赵启正表示提案关注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  媒体来源:东方卫视《看东方》

  学者建议,应提高预算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和公开度

  熊剑锋 赵杰

  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昨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赵启正表示,今年政协委员的提案主要集中在“4万亿”、扩大就业等方面。

  4万亿成代表委员关注焦点

  赵启正说,委员们在提案中建议,4万亿的使用要特别精确合理,要避免重复建设,要有利于国计民生,使我们的公民早日得到实惠。

  委员们特别提出,4万亿的投入是分期分批的,这种投入的见效按照一般经济规律说,要有一个滞后,那么在滞后期内会不会有其他的更见效的措施。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认为,目前来看,4万亿主要投向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相比之下,对急需投入的就业、教育、医疗等直接关系民生的投入还是有限的。

  为此他建议,4万亿中应该有一部分针对大学生就业,同时从外汇储备中拿出一部分来,以补充出国留学基金,加大鼓励学生出国留学的力度,另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经济学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郭松海认为,4万亿投入是可行的,但是要当心盲目重复建设的问题再度发生,如果一些地方在上报项目时缺乏充分的可行性研究,或将导致烂尾工程出现。

  全国人大代表、台盟陕西省委主委马克宁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一些地方把原本可能列入“十二五”甚至“十三五”的工程项目提前拿出来申报,“这会导致该用钱、该申报的项目拿不到钱,而不该申报的项目加塞儿也要上,结果拿到了很多钱。”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澳利达医药集团董事长周有财认为,4万亿是否能够用到关键地方,进而对促进经济增长起到应有的作用,跟踪机制非常重要。

  期待4万亿“更公开”

  今年1月7日,上海律师严义明分别向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提交了信息公开的申请,内容包括财政预算和决算信息的公开和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进展情况的公开。

  对于公众提出的公布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的详细清单的要求,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穆虹1日晚向媒体表示,欢迎公众随时向国家发改委查询。

  穆虹表示,4万亿投资跨越两年,今年的投资安排需要在全国人大审查批准后,才能向社会公布;4万亿计划中包含的2010年度的投资安排现在尚未确定,因此无法公开。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国家发改委信息公开采取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两种方式。

  严义明表示,国家发改委能够作出上述表态是一个进步,但是“仍然不够”。他对本报记者表示,4万亿投资计划不光在人大审议之后要公布,在提交人大审议之前也应公布。

  严义明说,人大代表只有在参加两会之前了解了方案内容和民众对方案的意见,才能充分行使审批权,他们的审议也才具备更广泛的民意基础。

  学者建言修订预算法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冯兴元认为,政府怎么花钱实际上还是涉及到预算制度的问题,现行的预算法在政府预算编制公开上存在较大缺陷。

  根据现行的预算法,中央预算与地方预算有关收入和支出项目的划分、地方向中央上交收入、中央对地方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备案。

  冯兴元认为,这实际上导致了财政体制由行政部门来主导和控制,决策没有经过公众和人大讨论的过程。

  以每年的预算草案制定过程为例,从每年7月份开始,各省和部门向财政部上报“建议数”,财政部9月份开始审核,11月份下达一个“控制数”,12月初上报正式的地方和部门预算草案,次年1月份由国务院审批。

  在预算制定程序启动半年之后,才由财政部向人大预算工委提交,到3月初的人大审批通过,人大参与的时间前后不到两个月,而且只有审批权,没有修正权。

  北京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对本报记者表示,当务之急是修改预算法,加强人大的预算监督职能,对人大和政府之间、中央各部门之间以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预算权力进行更合理的配置。

  “应提高预算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和公开度,赋予全国人大调整预算草案的权力。”刘剑文表示。

    相关专题:

    2009两会经济报道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