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消费信贷:中国刺激经济增长的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8日 02:00  21世纪经济报道

  米尔顿·科特勒

   中国正致力于通过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推动本国经济增长,以抵消出口增长率下降所造成的影响。中国的对外出口额占到国内总产值的1/3,而全球经济减速(包括经济衰退期,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所引起的出口额下降,将导致工厂规模收缩、企业倒闭和失业率暴涨。这种影响将波及中国所有的出口导向型地区。

   西方国家有两种刺激国内经济增长的模式:一种是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来增加就业以促进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通过降息以鼓励私人投资,从而满足增长的需求(这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所主张的模式);另一种是通过调节个人所得税和资本利得税来激励人们提供商品和服务(这是供给学派经济学所主张的模式)。这两种模式都旨在增加消费者对商品的货币消费,但采用了不同的途径。凯恩斯主义通过增加政府的支出以增加需求和就业;供给学派通过增加私人支出和投资以增加需求和就业。

   在中国,以上模式所面临的问题在于,无法确保所增加的就业以及人们口袋里所增加的现金将被用于提高国内经济。中国拥有储蓄文化(超过40%的收入被用作储蓄)而美国拥有消费文化(即零储蓄文化)。两国零售业的规模就反映出了这个差异,中国的零售业仅占GDP的30%;而美国的零售业占到GDP的70%。在美国,人们会在花掉口袋里所有的现金之后继续使用信用卡消费。而在中国,人们仅花掉收入的很小部分,将剩下的钱存起来。因此,在中国,采取西方模式对国民经济所产生的刺激效果远比在美国采取这种模式所产生的经济刺激效果要小得多。

   要理解西方模式对消费的影响,必须进一步考虑的事实是,几乎每个西方消费者都会尽量花掉通过消费信贷得来的每一块钱,因此,其产生的经济刺激效果是复合式的。而中国仍然是现金经济体系,增加的收入不具有杠杆效应。事实上,在中国,每增加一美元收入仅产生0.6美元的消费。因此,中国要得到与在美国同样的刺激需求的效果,所需的投入要高得多。

   有人会争辩说,中国国内经济增长的关键是把储蓄转化为消费,但这是个非常棘手的文化属性问题。试问,如何去改变一个延续了3000年的习惯呢?怎样赢得与那些想保持大规模储蓄的国有银行以及国有产业公司借贷者之间的斗争呢?因此,我认为,更加合理的办法是通过建立广泛的消费信贷体系,使得60%的收入能够转化为消费。

   制定国内经济增长的新政需要一个远见,那就是“消费光荣”。这句真言表明了中产阶级在支持中国国内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他们有使用消费信贷的资源,他们不用花费很多的现金去推动国内经济的增长,但他们可以用信贷进行消费,并通过努力工作来偿还贷款和扩大其信贷额度。许多其他的国家已经经历了这个过程。中国政府需要对消费信贷的扩张加以控制、规范。

   信用卡消费在中国还是个新生事物,大部分信用卡被用作商务开支,而没有被用于支付个人或家庭的消费,信用额度也非常有限。通常,信用卡的额度是20000元人民币。这不够用来支付购买汽车的首期付款。报告显示,85%的汽车消售是通过现金交易的。

   政府必须对信用卡消费市场的规模设定合理的目标,信用卡消费市场规模的大小必须用零售总额的一个比例和GDP的一个百分比作为基准指标来表示。我们在很多地方都能找到不同国家的基准指标。美国的GDP为13万亿美元,而美国的消费信贷为2.6万亿美元,占GDP的20%;美国的零售总额占GDP的70%,为9.1万亿美元。可见近1/3的零售是用消费信贷的方式进行的。英国的消费信贷占GDP的比率也正在接近美国的水平。德国、挪威和瑞典消费信贷占GDP的比率在10%左右,而保加利亚、瑞士和捷克的消费信贷占GDP的比率为3%。墨西哥持有信用卡的人数占人口总量的比率很低,只有34%,而中国的比率更低。那么,一个可行的基准指标是多少呢?

   显然,德国的基准指标是最合理的。与中国相似,德国有着较高的储蓄率和占GDP40%的出口额,因此,制定一个占GDP10%的消费信贷的长期目标是合理的。按照官方汇率,中国的GDP为3.2万亿美元,以德国10%的比率为基准,中国的消费信贷应该为3200亿美元,而中国现有的比率可能不超过1%。因此,中国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中国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以保证消费信贷增长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从而实现国内经济增长的目标。中国需要一个5年计划来促进消费信贷达到捷克共和国3%的水平,同时需要第二个5年计划来促进消费信贷达到德国的10%的水平。

   目前来看,要实现消费信贷从非常低的起点快速地增长,唯一的方式是向不同的细分市场推销信用卡,包括那些已经拥有信用卡和在某种程度上使用信用卡进行个人消费的人群。这对信用卡的拥有者和使用者来说意味着拥有更多的信用卡和更高的信用额度。

   在信用卡分销中的向后延伸的供应链很复杂,申请人的信用资格需要进行评估,消费信贷必须由一系列的金融机构和相关的服务机构提供信贷支持,风险必须广泛的分散。

   中国政府和企业都对创新和品牌化有着巨大的渴望,但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些渴望如何与消费信贷产生联系。创新创造了令人向往和有益的产品增值,品牌化为创新增加了理性和感性的吸引力。而消费信贷使得人们有能力购买高附加价值的产品。

   只要中国的消费还停留在现金交易的基础上,就很少有人能够负担得起用现金随意地购买商品。人们为购买房子、车和子女教育而储蓄。这些基本的消费占用了人们大量的现金,人们还通过从银行贷款的方式支付基本消费所产生的差额。只有很少的现金被留下来去购买显示地位和成就的商品,如礼物、有品位和时髦的服饰、娱乐活动、家庭装饰品、消费类电器,以及其他能够显示个人成功和成就的物品。创新和品牌化引发了人们的购买欲望,而消费信贷使人们有了购买能力,并由此加速国内经济的增长。

   (作者系科特勒咨询集团总裁)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