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寻找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之道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8日 01:44  21世纪经济报道

   如果考察目前的金融危机,可以看出其根源分三个层次:第一,心理层面,这个叫灾难短视症,大家都去假定小概率事件,严重的外部冲突事件不会发生;第二,技术层面,高杠杆的经营模式,特别是杠杆比率越来越大;第三,制度层面。金融危机的发生,监管不力层面的原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而这一轮金融海啸的启示,就是中国的投资银行业,中国的券商不能偏离传统的核心业务,要坚持虚拟与实体经济相结合,金融风险管理与实际相结合,金融创新和审慎监管相结合。

   第一点是要信守市场中介本位。开发金融产品,并且提供交易中介业务,是证券公司的一个本质属性。

   证券公司通过开发金融产品,把实体经济中的债权关系和股权关系向虚拟经济中的金融产品转换,而通过对衍生产品和顾问服务的开发使金融体系得以更有效地运行,使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形成了具体、高效的联结桥梁。

   在这次危机里头,应该说刚才的演讲嘉宾也讲了,许多华尔街投行已经脱离了市场中介的本原和定位,他们把自己更多的去扮演成一个像对冲基金那样,他用自己的自有基金直接和对冲基金,和其他的投资者进行博弈,这一块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信守券商的中介本质,还有两个层面的表现:一个层面是表现为券商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投资银行等业务在资本市场上的操作。另一个方面,证券经纪业务会起越来越大的作用。因为证券经纪业务将来是一个大的投行基石。

   第二,引进人才正是良机。华尔街、外资大投行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人才。现在很多人都愿意回来,分享、参与到有可能高速增长的中国资本市场当中来,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我觉得引进人才就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中国的资本市场正处于一个需要提升整个队伍水准的一个阶段。一方面是从原来单一的资本市场发展到多层次的市场;另一方面,金融产品也从简单的债券股权的产品向纷繁复杂的衍生产品扩展。

   第三个,是平衡好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金融创新能力是金融机构创造流动性、拓展利润的来源,同时也能不断满足投资者的需要。但是众多金融衍生产品都具有高风险、高报酬的特点。所以说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之间的权衡就非常的重要。要正确的认识然后来把握好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

   相对而言,中国现在的创新是严重不足,而不是金融创新过度,所以我也希望我们的监管层能够继续一如既往地支持创新。特别是我们现在经过清理整顿之后,我们券商的基体都是非常健康的,我们券商的实力也大大增强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积极地支持创新的话,那么发展我们的资本市场也会是成为一句空话。

   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券商应该避免金融创新技术的滥用,切忌追求过于复杂的金融技术。金融创新就是双刃剑,砍下自己的那一面就特别的锋利。

   另外,清理整顿和金融危机里头对中国券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券商需要重振券商的社会形象。主要是因为有很多的券商在做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比如说在做操纵市场的事情,使我们相关的投资者血本无归。这使得在社会上,或者在很多很多机构投资者那里,券商已经丧失了信用。有一个最极端的例子,就是在保险资金入市的时候,他们居然取得了国务院的批准他们不需要通过券商来入市。为什么呢?说券商是不可信的,所以保监会提出让我扩大保险基金入市你就得必须给直接的席位。

   所以说重振券商的社会形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有这么几点是必须注意的:

   第一点,要牢固树立客户至上的思想,要关心客户资产的增值超越关心自身的利润。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任何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公司它都会得到这个市场丰厚的回报。

   第二点,在这样一个大的,整个理念正确树立的基础上,我觉得我们就可以有两个方面措施,一个是合规诚信体系的建设。这个在券商里头正在推行,但是现在我觉得可能还很不够,现在有几个合规负责人,有几个合规总监敢对董事长、总裁的命令说不呢?那么我们合规诚信体系的建设将来肯定要达到这样的一个水准。

   第三点,整个的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的建设。想要重振我们券商的社会形象,我们必须做到法律法规要求我们的那一点和我们自身行业发展规律要求我们的那一点,也就是我们必须做到KYC(了解客户原则),我们必须做到在KYC的基础上向适当的投资者推荐适当的产品。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一点,那么我们重振形象的努力也会化为乌有。

   现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正在发生着持续而深刻的变化,要建立一个成熟完善的投资银行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报记者整理报道)

    相关专题:

    21世纪资本市场年会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