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建议:金融创新不足 股指期货应及时推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5日 04:18  金融时报

  记者 赵洋

   

  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至今尚未平息,在反思与追问危机爆发根源时,金融创新被很多分析置于“罪魁祸首”。但对于创新远远不够的中国金融业来说,不能因噎废食、依然要继续鼓励金融创新成为业内专家的共识。作为中国证券市场重大金融创新,股指期货在此次危机后将如何发展也就成为近期市场各界探讨的焦点话题。

  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日前举行的“危机后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趋势”专题研讨会上,来自市场各方的与会专家认为,必须全面看待此次危机,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同时,不能简单地停下发展的脚步。

  来自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技术公司、高校等近30家机构的研究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相关专家指出,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全球股指期货市场表现出色,运行稳定,交易量、持仓量显著增加,功能有效发挥,与场外市场有着鲜明差异。广发期货对比了1997年金融危机和2007年以来次贷危机中香港恒指期货的表现,结果发现,恒指期货在过往的金融危机中仍然发挥着避险等市场功能,10年来避险交易的比例还在显著增加。

  自2007年10月创出历史新高后,我国股票市场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内,上证指数最大跌幅超过70%。而反观次债危机的发源地,美国道琼斯指数最大跌幅还不过42%左右。分析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美国证券市场有股指期货以及期权等风险管理手段,在下跌的过程中,股指期货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下跌的幅度和速率。

  “越是在危机的情况下,越要清楚地看到推出股指期货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广发期货认为,缺乏避险机制的股票市场更容易出现剧烈波动。相关人士普遍认识到,在缺乏避险机制的情况下,随着股市的调整,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无法有效规避风险,只能被动地承受下跌调整带来的损失。嘉实基金研究人员指出,股指期货的推出,将更加便利基金投资,除了一般的套期保值外,还可以在现金管理、战术性资产配置、满足基金法规约束、提高保本基金参与率、合成指数基金等方面有所体现,增强基金操作的灵活性和策略执行的效率,最终使得基金持有者获得更有利的投资回报。

  此外,需要优先发展场内市场、优先发展简单的金融衍生工具成为与会专家共识。宏源证券认为,中航油、中信泰富、中国航空公司、雷曼损失均源自于场外交易工具,不管是美国、欧洲还是亚太新兴市场,金融危机中场内衍生品没有发生风险。场内金融工具简单、透明,将成为未来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重点,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因为市场需要简单、透明化的工具,必须缩短产品链条、减少层次、扁平化发展,尤其是要减少晦涩难懂的结构化产品。同样,在去年末,中国资本市场研究会会长刘鸿儒表示,我们目前面对的“不是要不要发展金融衍生品的问题,而是要重点发展一些相对简单的、集中监管的场内的基础衍生品。”

  考虑到目前市场的强烈需求以及目前的准备情况,相关各方认为应该及时推出股指期货。股指期货是一个相当成熟的金融衍生产品,上市时间一再推迟,已经使中国的资本市场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北京风软技术有限公司在提出了加强风险管理的多条建议后,强烈呼吁推出中国资本市场盼望已久的风险管理工具——股指期货。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