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花旗银行欲国有化 中国专家认为是“历史倒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5日 02:30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孙洁琳

   近日,“国有化”疑云笼罩着美国银行业,是否将银行国有化成为整个华盛顿乃至全世界争论的焦点。随着将优先股转换成普通股这种部分国有化的“花旗模式”初现轮廓, 国内金融学者认为,花旗银行国有化在开历史倒车,并推测美国银行业的私有体系最终不可逆转。

  花旗创新模式有待考验

   之前,受花旗集团可能被国有化的传闻影响,20日纽约股市收盘时,花旗股价暴跌22.31%。随后白宫和财政部急忙在周五先后对对相关市场传闻予以了否认。白宫发言人Robert Gibbs表示,美国政府仍然坚信,维持银行体系私有是正确的方向;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则称,政府将维持由私营领域所有并管理的金融体系。

   而关于花旗银行国有化的报道却一直热度不减。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络版22日报道,美国政府正与花旗银行集团就股权问题进行谈判。根据最新计划,美国政府可能通过将其持有的花旗银行集团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的方式,最多获取该集团40%的普通股,以帮助其渡过难关。CNBC电视频道Charlie Gasparino也援引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 ,C)内部消息人士的话报导称,美国政府增持花旗集团股份的交易可能会在周一晚些时候或周二达成;预计持股比例将在25%至40%区间的高端。

  国内学者:私有化不可逆转

   国有化对美国银行业意味着什么?是否对纳税人造成不公平?记者采访到的几名国内学者观点上基本一致:美国的国有化只是危机中的权宜之计,在长期私有体系仍然牢牢的占领主导位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向认为,国有化是金融机构迫不得已的选择:“从现在来看,一些机构如IMF预测全球金融机构损失会超过两万亿,但目前为止,金融机构报出的损失只有1万亿,那么未来还有更多损失会披露出来。像花旗受到次贷危机是在后端,如果在市场上寻找资金的可能性很小,这样政府注资银行渡过危机最主要的形式。”

   “市场对国有化的恐慌是处于金融机构对国有化的抵制,政府注资的条件、以及将来会对银行的干预都使国有化成为金融机构迫不得已的选择。我认为国有化是一种权宜之计。危机导致的注资会使国有化在以后相当长时间内在美国银行体系中保留痕迹,但是绝对不会出现像中国、或者欧洲这种程度上的国有化。总体来说,金融业还是以市场导向为主。”丁志杰如是说。

  国有化前景暗然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市场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曹红辉也认同此观点。他还认为国有化将债务责任转变成了公众责任,确实用了纳税人的钱。但同时,这也是政府“抄底”的时机,危机过后会慢慢以各种方式退出,美国始终是私有银行为主体。”

   “政府进入才能稳定公众对各界的预期,国有化是非正常状态下的非正常之举。”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向记者表示。他认为,危机过后政府的股权仍将逐渐回私有。而国有化短期来讲对纳税人和其他企业是不公平的,但问题在于如果政府不去救助,银行失去长期融资能力,将引起更大的危机,对纳税人就业率、收入水平都会产生负面影响。这是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之间的问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