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刘慧:政府采购不能包治百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3日 00:26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胡雪琴/北京报道

  当中国政府采购事业经历了13年的成长后,有人说“政府采购市场是最规范的市场”,也有人说政府采购“没有履行好保护国货的作用”。中国政府采购走过了怎样的历程?为什么会时而出现争议?

  作为中国最早参与政府采购相关法案的起草制定,并见证了中国政府采购一步步成长历程的学者,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刘慧教授感触颇深。

  中国政府采购发展速度惊人

  《中国经济周刊》:13年来,我国政府采购工作的发展特征是什么?

  刘慧:整体来讲,我国政府采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今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我想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国政府采购的发展特征。

  首先,就制度建设而言,中国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采购已经进行了200多年,我们才走过了短短10余年。2000年,我们出台了《招标投标法》;2003年,我们出台了《政府采购法》。迄今为止,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达到30多项。平均算来,每一部法规从起草到颁布的周期不到半年。这与西方国家少则一年多则数年相比,效率非常之高。

  其次,就机构建设来说,我们从无到有,形成了全国上下贯穿的政府采购体系。

  我们实行管采分离,有了专门的政府采购操作部门和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政府采购法》规定,具体操作要由与政府机构独立的中介机构或者事业单位来实行。现在,我们有了遍布全国的政府采购中心,这也是政府采购工作蓬勃发展的重要支撑。

  再次,就功能发挥来说,中国政府采购实现了最初的基本功能,现在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政策功能。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初期的目标是为了节省资金、有利于反腐败,有利于建立规范的市场。经过多年的制度建设和发展,政府采购需要承载起了新的功能,那就是政策功能。

  当前,政府倡导环保节能,我们就出台了绿色采购政策。在政府采购中,向环保节能型的货物或工程倾斜。而财政部去年4月围绕“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方针,先后出台了《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合同管理办法》等三个相关政策。让自主创新落实到我们的政府采购中,而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

  辩证看待政府采购负面问题

  《中国经济周刊》:您如何看待对政府采购中出现的一些负面问题?

  刘慧:我认为应该辨证地分析。事实上,政府采购作为行政制度的一项创新,相对于过去的传统模式,是一种新的发展。作为创新来说,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此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会触及某些人的利益,就会调整某些部门利益,就会出现一些阻力,这是正常的,也是政府采购成熟过程中必然要付出的代价。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就抹煞我们取得的成就,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前进中的问题,不是停滞,更不是倒退。

  具体而言,我们应当审视自己看问题的方法:

  第一,不是我们现在政府采购问题多了,而是我们的社会经济大大地发展了。

  过去国家穷,GDP总量小,政府采购的盘子也很小,其中产生的问题自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但现在的财政收入已今非昔比,政府采购规模同样今非昔比。从2003年到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4万亿上升到了25万亿,政府采购规模也从1659亿突破了4000亿。

  第二,公众对政府采购制度目标的期望值过高。

  政府采购制度要实现很多目标,但政府采购制度不是万能的,不能包治百病。

  从根本上说,政府采购的制度建设的本意不是为了反腐败,反腐败只是一个副产品。换言之,政府采购制度规范可以防止腐败,但《政府采购法》不是反腐败法,根本目标也不是反腐败。

  事实上,政府采购作为重要的经济活动,是腐败现象侵蚀的主要对象,但腐败问题也在其他更多的领域和政府行政环节中发生。试想,如果政府采购中杜绝了腐败,我们的社会就没有腐败了吗?

  第三,政府采购中的一些腐败等问题,发生在采购操作层面,根源可能在其它地方。

  就我对国内各政府采购中心的了解,我认为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严格按照法律规章行事的,不少中心主任对《政府采购法》倒背如流。绝大多数政府采购管理机构也都是兢兢业业,小心谨慎,严格执法。无论是采购管理部门还是采购中心,看起来风光无限,但身在其中的苦涩却并不为人知。公众和媒体应当对这些中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先驱者们多给予一些理解和支持。

  第四,政府采购对国货支持力度不大,与当前的社会消费观有关。

  有人说政府采购不买国产高技术产品,那普通老百姓呢?在选购技术先进的民用产品时,许多普通消费者也会首选进口或者合资产品。政府用户同样,他们也具备同样的心态。所以,要保护本土企业,优先购买国货,或者强制在政府采购推行,或者大力推进国货意识。要营造全社会支持国货的氛围,当然政府采购应该走在前列,率先垂范。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