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黄杰
代表国家意志的大飞机之大运输机制造计划最终落定西安。
2月18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下称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深入西安敲定上述事项。至此,中国大飞机战略“三机并举”的最后一枚棋子落定。
运输机主体搭建完毕
“新成立的中航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航飞机)严格遵照现代企业制度模式设立,是中航工业重组整合飞机产业,着力推进大中型军民用飞机研制的战略性举措。”林左鸣坦言,该公司成立意味着大飞机计划中最核心的内容——大型运输机项目及大型客机零部件项目责任主体已正式明确。“我们把中航飞机总部选在西安,一方面出于产业集中度考虑,另一方面,陕西省有着高度明确的航空业产业发展规划。”林左鸣与陕西省省长袁纯清面对面总结经验,双方更是于当日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规划至2020年,中航飞机年销售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变身中国最大飞机制造公司。
据介绍,初期注册资本120亿元的中航飞机为多元投资结构,中航工业为控股股东,若干战略合作伙伴参股,其中陕西省政府通过下属投资公司参股10亿元。
生产运输机最大的障碍就是如何实现集团整合。大客机多少年来几乎是一张白纸,但我国军用运输机有着强大的研发和设计力量,其中西飞集团、陕飞集团、中航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以前都是平行单位,他们在运输机领域各执牛耳。国务院国资委于2008年强势对中航第一、第二集团整合后,运输机产业整合成为应有之意。
目前,西飞和陕飞开发的运7和运8型运输机广泛活跃于军民用航空运输领域。中航工业副总经理兼中航飞机公司董事长耿汝光透露,我们的第一任务,就是要把成飞、哈飞、沈飞的技术优势与西飞、陕飞的生产、试验优势完全结合。他说,西飞国际(000768.SZ)2008年就通过定向增发方式对成飞、沈飞的民用飞机业务进行了整合,未来不排除有更大规模的内部整合。
“新公司的组建等于向党中央、国务院立了军令状,预计5年后,我们以西飞为生产主体的大型运输机将正式投入商用。”中航飞机总经理胡晓峰乐观预计。
大飞机加速前进
大运输机责任主体尘埃落定,让大飞机计划再次插上翅膀。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员冯福章认为,大运输机资源整合的范围不仅包括现有机构,一架飞机涉及600万个零部件,下一步还会有更多飞机资产注入中航飞机。“大客机的发动机、机翼、机头、起落架等关键设备未来肯定需要国产化。如从商用角度出发,唯国产化才能大幅降低成本,使中国大飞机具备世界竞争力。”冯福章说,我国大飞机计划分为两大板块,一是借助与空中客车深度合作,发展大型客机,二是自主发展大型商用运输机。
2008年5月,中航工业将国产大型客机任务移交给中国商用飞机公司(下称中国商飞),但中航仍将承担国产大型客机90%以上的研制、生产和试验任务。耿汝光认为,中国商飞是大型客机的主体,而中航飞机是大型运输机的主体以及大型客机主要零部件的供应商,因此中航飞机对中国商飞更意味着稳固和强大的国产化保障。
事实上,中国商飞的主要股东之一也是中航工业。历史上,国内所有飞机项目悉数由后者研制、生产、试验。近年来,中航工业研制生产的新舟系列涡浆支线飞机、运12飞机、直9直升机、枭龙飞机、ARJ21新支线客机,被国务院视为中国发展大飞机最坚实后盾以及生产主力军。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消息人士处独家获知,以西飞集团为主体研制的大型商用运输机样机最晚将于2010年上半年试飞,乐观预计则在2009年年底下线。
西飞成最佳资本平台
西飞国际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惹火。即便西飞国际大股东在二级市场给自己设定“解禁股两年之内不减持、低于60元不减持”双重标准的时刻,股价也未见如此坚挺。
“我们一直在买,现在纯粹的大飞机概念股只有西飞国际。”私募经理金涛说,按照大股东承诺60元以下不减持的预期,即便死捂2年,相信也会有年化利率超过50%的投资收益。
在西飞国际内部,买入本公司股票被员工当做一项红利性福利。西飞集团财务部门人士说,中航飞机成立后,西飞国际是该公司旗下唯一上市公司,而中航飞机要想做大,资金缺口巨大,其通过借壳西飞国际,进而从资本市场融资可能性大于50%。
从产业整合角度看,成飞初期也完全可以纳入到中航飞机盘子中来,但成飞拥有成飞集成(002190.SZ)这一中小板资本平台,并不适合募集大量资金用于运输机项目发展。
“西飞现有股本即便放大5倍,总市值也仅仅与万科(000002)旗鼓相当。”金涛高度看好西飞国际后期进行送转配股的能力。在他看来,大飞机项目客机部分前期预研费用高达300亿~500亿元,那么,基本完全国产化的大型运输机的投入费用也肯定不会比大客机少。“这意味着即便没有中航飞机借壳,西飞国际也将迎来大幅国家投资,进入快速增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