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小红
“银行亦很无奈啊,息差空间收窄,必须转换经营策略,低成本的票据融资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为抢客户,有时甚至愿意赔钱挣‘吆喝’。”1月18日,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向本报抱怨。
基于票据融资的周期性,迫于生存压力、被商业银行视为“蓄水池”作用的票据融资正被各家机构“抢筹”。
中国工商银行(下称工行)票据融资占比远远超过同行,1月17日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月末当月票据融资增加1350亿元。
工行的票据融资
“票据融资说白了,就是做客户,拼资源,”上述人士说,“银行靠薄利多销,规模取胜。”
旨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票据融资已悄然成为经济疲软背景下,各大小银行的竞争“法宝”,与大银行不同的是,一些股份制银行把信贷增长寄托于票据融资,甚至赔钱也做。
而工行截至2008年10月末,中小贷款客户占比达87.6%。
“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票据融资业务,包括贸易融资是我们今年的主攻方向。“工行有关负责人说。比如,仅小企业贸易融资1月份就新增了17亿元,小企业保理、发票融资余额也比年初增加了9亿元。
同时,工行还综合运用银行承兑、保函等表外业务工具,为中小企业参与国内外贸易、投标等活动提供信用支持。其中1月份仅该行小企业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就新增74亿元,增幅达18%,进口信用证余额较年初增加1.1亿元。
而针对目前业界对票据融资的非议,工行人士称,不能以偏代全,至少现在还没有一个权威解释,任何的猜忌都有可能误读数据。
他认为,票据融资巨量与需求有关,中小型企业需以票据融资的方式获取低成本的短期资金,使其货款迅速回笼;对银行而言,票据融资也是全方位服务企业、满足经济需要的一种金融工具。1月份信贷数据,或许会有一些水分,但要过三五年才能得到评价。
“至少截至目前,工行还没有发生过一起票据融资风险案例。”该人士说。
但在同行看来,工行票据融资的对象并非中小企业,而是大企业客户。有关数据表明,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的浙江省,今年1月份的票据融资增量仅为217亿元。
对此,一位工行人士并不否认。他说,工行的确愿意把承兑汇票开给信用评级高的大企业。逻辑是,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的小企业,服务于大企业,大企业签出承兑汇票一般都用于向其供货的中小企业,因而,真正使用资金还是中小企业。
一位银行分析人士认为,票据融资业务主要靠客户和客户的连带,即客户群。如上游、下游,形成一个产业链后,靠客户群渠道带来效益,而不能“单打独斗”;放款更是如此,单个放款和规模放款成本完全不一样,工行的综合竞争优势显而易见。
“低成本的票据融资就是工行在经济低迷时,不错的竞争策略选择;”上述人士说,“随着票据贴现利率的走低,收益甚微,票据融资无规模便无收益;但中小银行之所以还愿意赔钱做业务,旨在做大信贷总额。”
“蓄水池”逻辑
而央行公布的1.6万亿新增信贷额,票据融资增加了6239亿元,四成的占比让业界惊呼信贷“注水”。
一位银行人士说,既增大存款规模又加大信贷规模,商业机构何乐而不为之呢?何况,票据融资利率走低,于银行于企业均有利。更重要的是,还起到“蓄水池”作用——调剂存贷额度。
原来,基于票据融资的灵活性,银行特别是一些基层行把存贷款规模作为考核指标;为追逐短期利益,不乏银行空转对倒票据使之在短时间内大幅提高存贷业务量,并降低不良贷款率。
按照现有规定,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存款无需向央行缴纳存款准备金,由此,不受约束的银行可做大承兑和贴现规模。
比如,银行存贷款要调额度了,若与规定有差距,银行就会通过票据融资来调剂,额度高了,就把钱转出去;反之,保证金存款能提升存款规模,贴现又能提高贷款规模;虽然承兑汇票是表外业务,但票据融资还是表内业务,某种意义上,能起让银行报表“好看”的作用。
“这几乎是业内公开的一个 ‘潜规则’,大家都这么去做;监管部门偶然会查,尚无实质性对策——监管可以去追踪票据融资是否流向了企业;”上述人士说,“但很难去细究每个企业的每笔资金流向,这得耗费时间及巨大的人力与物力,不具操作性。”
就在前不久,央行调查统计司已展开关于新发放人民币票据融资 (仅包括直贴)投向的调研;近日,银监会也赶往上海,对工行、农行两家银行的票据营业部所在地进行调研,但并未发现异常。
一位工行人士称,从资金周转的便利性看票据融资,其蓄水池作用不言而喻;但他也坦承目前规模难免“虚高”。
“银行承兑汇票大量签发造成保证金存款快速增加,导致广义货币M2加速增长;另一方面票据融资的突增猛减造成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的波动。”有关专家认为。
来源:经济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