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比亚迪为何与众不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0日 22:33  经济观察报

  王传福

  比亚迪架构

  比亚迪和别的公司有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比亚迪的产品、策略和同行也有很大的差别。这点从我们过去走过的路也可以看到。公司成立约13年来,每年增长都很快。

  比亚迪从深圳龙岗区成长起来。13年来,我们的员工队伍接近14万,其中有一半是工程师,这在中国也是一个庞大的开发团队。当然,这对于公司管理也是一个很大问题,管工程师和管操作工,概念完全不一样。工程师有很多自己的想法,要想管理好、形成力量很不容易,这点公司这几年也有很多感受。

  我们有两个上市公司,一个是比亚迪股份,另外一家是比亚迪电子,去年年底也是最后一波在香港H股上市。当时没有感觉次贷风波会演变得这么严重,就上去了。比亚迪电子是从比亚迪分拆出去的专做电子元器件的公司。

  我们的两个部分,一个是手机零部件,以电子部件为主,当然也做一些成品,主要是ODM(设计与制造代工),不做品牌。另外一个以汽车品牌为主,从设计到核心部件制造,从整车到销售都做。

  在IT零部件中比较突出的是电池,电池做得比较大。我们自己划分成三大块,电池、零部件和汽车,当然电池也属于零部件的一部分。这三大块跨的行业很多,从普通材料到各种电子产品,从LCD、微电子到手机——我们给诺基亚、摩托罗拉做手机,然后再到汽车零部件,每一块所采用的战略都非常不一样。

  当然公司非常强调技术,我们认为一个企业最顶层的东西是技术。技术可以改变世界、可以改变国家,也可以改变企业。比亚迪有一个技术为王、创新为王的理念。我们认为,产品只是一个表现技术的手段,关键是有没有技术,要真正掌握技术。这也是比亚迪做汽车跟别的公司不一样的地方。比亚迪进入汽车产业,首先想到要拥有自己的技术,造自己的终端线,造自己的设备,例如我们的组装线、焊接线和模具。

  比亚迪还造人,我们的F3是由2003年毕业分配到比亚迪的大学生参与设计出来的。4000名大学生,一半分布在汽车,一半分布在电池。比亚迪为什么能做这么多产品,就是因为我们有这么多人,这么大的团队,我们养了一万人。别看有时候游手好闲,但他的脑子里在想东西。

  我们这几年走的路跟别的企业完全不同。一开始我们受到很多质疑,别人都不相信。因为我们走的道路和传统行业背道而驰。这几年比亚迪创造的不仅仅是几部车,实际上我们还培养了整个团队,培养了产品制造所需要的核心技术。这也为比亚迪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比如比亚迪双模电动车,我们一旦进入这个行业,通过几年巩固,一下子就树立了品牌。

  电动车为王

  2008年7、8月份,巴菲特本人通过他的助手(注:指MidAmerican公司主席DavidSokol),到公司看了看,包括坪山、北京、上海。索科尔一眼看过去,看到我们展厅有这么多东西,首先怀疑我们能不能造出这些东西、能不能管理这么多技术和人才。实际上他是在第一天的疑问当中慢慢寻找答案,最后他看到我们制造出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双模电动车。比亚迪双模电动车F3DM在2008年12月15日发布上市。比亚迪从做手机开始,手机里经常用双模,不同的模式,很容易理解,所以比亚迪就用双模这个概念,更适于中国老百姓理解。

  双模电动车就是一个可充电的汽车,一次充电可以跑100公里。一部私家车一年行驶里程是2万公里不到,一般可能就1.5万公里左右,一个月在2000公里左右,日行距离在30-60公里。因此我们的100公里里程基本可以覆盖你的活动半径,这意味着对上班族来说,买了比亚迪双模电动车,实际上就进入纯电动车时代。偶尔有一次,比如一个月两三次出门旅行,电用完了,自动转入混合动力,车也能用,不受影响。这就跟手机一样,晚上睡觉之前第一件事是把手机充电,第二件事是把双模电动车充电,便宜、安静、好用。

  纯电动车时代有很多难以逾越的障碍,比如大规模的全国充电站,这不是一家公司可以做的。纯电动车电池又大,价格又贵,这也是一个障碍。也就是说两个障碍:密集的充电站和成本。比亚迪折衷了一下,推出双模电动车。这个概念本身也有一定的创新。

  但关键是要产业化,这才是社会需要的。现在全球有三大问题,首先是石油的问题,有人说30年就用光了,有人说40年,不管多少年,用一吨少一吨,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70%到80%的战争都是直接或间接同石油相关。到2020年,即便中国老百姓有了钱,中国车厂也可以造很多车,但中国一亿多吨油的缺口,会是一个大问题。第二,全球变暖和二氧化碳减排的问题。现在人类越来越关注这个问题,这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整个地球的问题。30%的二氧化碳由汽车排出来。第三,尾气污染。这三大问题都是汽车惹的祸,但是又不能没有汽车,大力发展电动汽车是解决这三大问题的根本。在这种环境下,比亚迪各种技术整合完后,我们占有天时地利。天时就是大环境的需要,地利就是我们的技术加上团队。所以我们对双模电动车寄予很高期望。

  我们在两年前就开始推销这个概念,一些部门知道后,以为我们在吹嘘,说人家日本都没有做出来。大家有一种惯性思维。中国人落后惯了,一下子跑到日本前面不太习惯。现在国家有关部门也很重视我们这个车,国家的支持,也是对比亚迪信心的大大推动。

  这款车,F3DM的价格大概是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车的一半,丰田普锐斯车价28万,还是1.5排放的。然后,我们的车纯电动能够行驶100公里,比丰田普锐斯要长很多;我们动力也很强,百公里加速性能,普锐斯是11秒8,比亚迪双模电动车在10秒。还可以再做一些其它比较:第一不太有利,我们车比它重,它1.35吨,我们1.54吨,因为我们要加一个大电池上去。第二,我们发动机是1.0,它的发动机是1.5,同时我们有两个电机,丰田也有两个电机(后文的M1与M2是两个电机的分别简称),M2都是一样的,M1电机丰田比我们大,发动机比我们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加速还是比它好,这是丰田很佩服的一个产品。丰田的混合动力车在加速的时候,M2用不上劲,系统以混合动力为主,M2没有参与加速。比亚迪系统是M2、M1全部参与加速。丰田的系统在混合动力情况下是比较优秀的,比亚迪系统在双模状态下比较优秀。我们系统特别适合加速和纯电动模式,结构也比较简单。因此在第二点上我们比它强。第三,我们的油耗和丰田油耗相当。也就是说我们油耗相当,但我们的纯电动模式和加速方面比丰田混合动力车强。

  我们能够在这个系统上超越丰田,确实要做很多基本功。比亚迪在技术集成上做了大量研究,电池不用说了,电池是比亚迪最核心的技术,比亚迪的电机技术也非常强,电子控制系统也很强。我们2008年年底在宁波买了一个厂,做电机驱动模块,因为丰田不会卖给我们电机,我们可以进口一些,比如ABB的,但大量生产就必须要自己控制,而且ABB造的电机不太适合消费类产品。汽车是消费类产品,它的概念是大量、低价。因此我们要打造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价格,就必须自己整合。

  电动车是一个效率的变革,汽油的能源转化效率,只有17%,大功率汽车还要低,可能是12%。而电动车是90%以上。双模电动车推广以后,电动车时代就到来了。

  中国企业家的优势

  2009年我们还将推出纯电动车,叫E6。这个车主要针对城市出租车。我们可以在一些区域修一些充电站。它的里程达到400公里。纯电动车同汽油车相比,首先不用自动变速箱,电动车反而结构简单,简单就是可靠。电机扭矩很大,这么小的电机扭矩相当于200千瓦发动机的扭矩,扭矩大就意味着不需要换挡,我们换挡就因为扭矩小没办法才要换挡。电梯从1楼上到22楼,是电机推上去,不用换挡。因此用了电动车后,自动波技术就不需要了,这对中国品牌来说意义非同一般。因为自动波技术投资很大,涉及到很多专业壁垒。我们说要跳跃式发展,这就是跳跃式发展。

  电动车时代,第一把自动波取消,然后把四轮驱动技术取消,第三,大功率电动机很容易实现。发动机要从200千瓦做到500千瓦,很少能做到。宝马、奔驰这些品牌不就是依靠很庞大的发动机技术吗?电动车时代就没这些问题,全国人民都可以做出来。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利好。

  发动机2000多公里就要维护,电动机20万公里也不用。发动机温度是700、800度,而电动机没有热,轴承磨损非常小,很多问题都是因为热造成的。

  打个比方,就像机械表和电子表,电子表查一下20年后的今天是星期几,一查就出来,机械表就很困难。真正制约加速性能的不是动力系统,是轮胎和地面,是能不能把扭矩传上去。因此到了电子时代,车的变化速度可以很快。电子是一个很智能的东西,机械是传统的东西,中国汉语里说这个人怎么这么机械,就是说这个人怎么这么笨。如果做成电机车,汽车原地可以转,机械车原地怎么转?而且我转向系统也可以不要了。如果电动车有一天可以精密控制的话,就可以把转向系统全干掉。

  就像以前的算盘算一个数,很慢,进入电子时代后一下子变成很快。我相信有一天真的会进入电子时代,完全实现变革。汽车行业需要变了,100年都没变过。比亚迪有很好的电子产品、电子软件,我们要抓住电动车所带来的机遇。我们要通过产业创新、模式创新、工艺创新、人才创新来做到两个第一(指比亚迪和王传福提出,在汽车行业,2015年要做中国第一,2025年要做世界第一),以前说两个第一,大家都认为我是在吹牛。

  作为一个中国的企业家,我觉得很幸运。中国有两大资源:一个是市场。13亿人民,这让外国企业流口水。第二,人才资源。我们在印度也有一个厂,普通劳工便宜一点点,但要讲到供应链和效率,中国成本还是低。10到20年内,中国的劳动力还是一个很大的竞争力。工程师团队绝对是中国优势,我们1万工程师团队,顶美国2万工程师。中国人是工作第一、生活第二,国外是生活第一,一到假期什么都不管了。特别是欧洲,就是这样。在中国,你放假了,出了事,把你叫回来,你会抱怨吗?这就是文化。至少我们这一代是这样。公司有事,肯定要去,手机总要打开。我们现在1万名工程师,都是这种文化。因此我们作为企业家,感到很幸运。

  我们的普通汽油车这几年也不错,但是普通汽油汽车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在这个领域烧钱已经有10个亿了,涉及汽车的一般的技术我们要掌握。我们要造产品、造设备,要造工厂,同时还要造人。我们这几年成长,销售渠道也不差,要是差的话,支撑不了我们的效率。比亚迪5年内从不懂造车发展过来。5年前我还不会开车,现在我正在学习拆车。一辆奔驰,我把它拆掉,看看人家怎么设计。我们一定要借鉴这种先进的东西。一般的车我们都看不上,我们要拆就拆最好的车、最贵的车,二线品牌的车看都不看,不值得拆。一定要在高端才能学到东西。我们的工程师很幸福,大学毕业到了比亚迪,一来就掌握核心技术,见了各种市面,拆开看了各种车的结构。全球的专利、全球的文献我们都要带工程师去学习。因为我们还是一个小学生,我们才5年,还是幼儿园毕业。但是很多概念我们要敢想。2008年我们的销售比2007年增长一倍,特别是F3,销售非常好。F3标准款现在供不应求。我们现在都在限量。车能做到这个水平,我们是满意了。我们很务实,也很低调。因为汽车是一个品牌产品,所以我们出来抛头露面,如果不是汽车这个品牌,我们可能就不出来了。做事重要的是少说一点,把产品做出来。比亚迪有14万人的队伍,我们是一个认认真真的队伍,我们并不比谁聪明,但是我们认真,把每件事做好,这就形成了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就是无数个你看不起的东西集成在一起。

  来源:经济观察网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