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积极财政政策应在协同效应上发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0日 10:29  财政部网站

  白景明

  当前我国的各类宏观政策就是要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投资政策和汇率政策一齐发力,这种联动要形成货币供给扩张、财政支出扩张和国际收支三者新的平衡。在此背景条件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则是让财政政策在其他政策作用不足的领域内发挥独特作用,同时要配合好其他政策

  货币政策对财政支出扩张的影响

  自2008年9月起,我国实际上就已启动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多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2008年底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降至2.25%和5.3%,接近1998年的水平。利率下调直接刺激了货币供应量增长,2008年货币供应量达到17.8%,贷款增长18.7%,为近5年来最高水平。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目的在于向实体经济大量输血,从而拉动投资和消费。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利率下调2个百分点,力度是相当大的。2007-2008年两年内利率上调了两个百分点,现在两个月就调回来了,反差是明显的。1998年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逐步降息,当时一年内存款利率下调了1.44个百分点,贷款利率下调了1.71个百分点。可见,这次调整出拳之快、之重大于上次。

  货币供给的大幅度扩张对财政支出扩张客观上起到了限制作用。首先,从总需求扩张诱导的角度看,利率下调对投资主体和消费主体的吸引力最强。货币供给扩张恰好打消了人们对财政资金的期望。其次,贷款增长幅度反映的是间接融资的储蓄动员效应的放大程度。我国目前正处于政府鼓励投资扩张阶段,银行当然乐于放款,而不是购买更多的国债。再其次,货币供给急剧扩张时,资本市场会被激活,大量资金会流入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这些因素,实际上都是储蓄动员,当然会压缩国债发行的空间,也会抬高国债发行成本。

  在全面启动增长上,货币政策的切入点是直接刺激市场投资需求,而市场主体积极性的强化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显然,货币政策不是没有作用空间。在货币供给扩张过程中,调低利率、放松贷款限制直接效应是限制财政支出扩张,这不能说是弊多利少的事情。这恰好能够自动把政府配置资源和市场配置资源结合起来。

   汇率政策对财政支出扩张的影响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政策对财政支出有着多重直接影响。这种影响既会通过贸易结算价格体现出来,也会通过汇率变动对实体经济状况的约束体现出来。近年来,人民币总体上说处于升值势态。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基础货币膨胀压力,对实体经济运行也产生了多重约束作用,并传导到了财政运行。

  首先,人民币升值直接形成了两种减收:一是货物出口下降会减少出口企业的部分流转税(如各类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二是在出口下降的形势下,为了刺激出口我国连续提高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如纺织品、陶瓷),这实际上是要抵消人民币升值和成本上升形成的出口价格上升效应。但为此,财政要减收5000亿以上。

  其次,人民币全面升值使用美元、欧元、加元、澳元等各种国际化货币结算的商品的进口价格都会同比例下降,这直接导致进口环节流转税减收。人民币升值,实际上又强烈刺激了服务贸易的进口。服务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处于上升势态,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五大服务贸易国。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人民币升值会加大逆差额。从财政角度看,服务贸易进口额扩大,会使一部分税收流到国外,反过来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服务贸易出口。突出的表现是人民币升值刺激了国外旅游人数和留学人数增加,从而使消费性税收流到外国。

  投资政策对财政支出扩张的影响

  转轨时期,我国政府经济增长调节模式的特点就是通过调控投资来实现政策目标,压增长靠压投资,保增长靠扩投资。本轮投资扩张政策有三大特点:一是规模大。继2008年11月中央政府宣布4万亿投资计划之后,各省纷纷跟进,目前宣布的投资规划已突破20万亿;二是结构转变明确,向公共产品供给倾斜,比如灾后重建、保障性住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三是把宏观调控和长期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比如铁路建设投资和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投资。

  从理论上讲,为应对国际经济衰退对中国的影响,解除投资抑制确属明智之举,适度加大政府投资性支出也是必要的。但问题是投资规划的确定要与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目前在投资管理权限方面已再度向地方放权,然而更为核心的是要进一步改革投资决策机制,其中涉及到的关键问题有两个:一是要打破一届政府做一轮投资规划的做法。似应认识到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属于全局性、长远性项目,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不能搞重复建设和推倒重来。二是确定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必须把技术、公共需要和资金来源预算三者的可行性论证统在一起做。不能先批项目,再说资金来源。当前我国落实庞大的政府投资规划遇到的最大矛盾就是投资决策机制的宽松性与资金来源紧约束的对立。

   综合性结论

  第一,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与西方国家相比有两大不同点:一是西方国家面临的是经济增长率降至2%以内、2009年甚至有可能负增长的局面,我国的经济增长率2008年还保持在9%,按照较为悲观的估计2009年经济增长率也在6%。显然,两者经济增长的基础是大不一样的。因此,前者是要实现恢复性增长,后者则是要保持高速增长;二是西方国家是在基本经济制度稳定的条件下实施宏观调控,我国则是在深化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实施宏观调控,这也就是说前者的宏观调控不涉及如何与制度变迁相呼应,而后者则要考虑如何与体制改革相互助推。这两点区别实际上说明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难度更大。

  第二,任何一个国家调控经济运行所采取的宏观措施都是一个政策体系,其中每一类政策都不是孤立的,各类政策之间有着内在平衡性。当前我国的各类宏观政策都以保增长为目标,都在刺激需求扩张。归结起来,就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投资政策和汇率政策一齐发力,这种联动事实上要形成货币供给扩张、财政支出扩张和国际收支三者新的平衡。在此背景条件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理应把握的原则是让财政政策在其它政策作用不足的领域内发挥独特作用,同时要配合好其它政策。由此出发,可以说,财政政策既不是孤立的,也不是万能的,财政支出扩张究竟应该到什么程度,要受多种因素约束,而且当其它政策已发挥出刺激需求作用时,可考虑压低财政支出扩张度。

  第三,当前政府刺激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的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大手段,当这两大政策同时扩张时,彼此具有内在协调性,我们应该把握好对两大政策的依赖度。从理论角度看,在高储蓄条件下靠过度发债来扩张支出进而刺激增长,后续的成本要比利率下调诱致投资扩张带来的成本高的多。所以,如果当前货币政策效应能够充分放大,那么,我们就应当适度压缩财政支出扩张度。

  第四,我国的财政支出扩张压力事实上主要来源于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加速扩张和现期宏观调控政策需求。当然,这两种压力彼此又有内在统一性。既然如此,谁更重呢?从政府职能角度看,前者应为重。换言之,当前扩张财政支出,与其它政策衔接时,更应把扩张点放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投资上,类似于铁路建设、机场建设等项目,似应多让其它政策发挥作用。进一步说,当财政扩张支出时,资金投向应有重点,特别是国债资金,主要应用于与社会保障、环境保护、教育等有关的设施的投资上。

  中国财经报

    相关专题:

    部委专题--财政部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