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贷款换石油:中国走了步险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9日 08:55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张娜

  2月17日,中俄就修建中俄原油管道、长期原油贸易、贷款等一揽子合作项目正式签署了协议。

  根据协议,中国将向俄罗斯提供总计250亿美元的长期贷款,采取固定利率,约为6%左右;俄罗斯则以石油为抵押,以供油偿还贷款,从2011年至2030年按照每年1500万吨的规模向中国通过管道供应总计3亿吨石油,石油价格以俄石油运到纳霍特卡港口的价格为基准,随行就市。

  一石击起千层浪,消息一出,引得坊间议论纷纷。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协议中有关贷款采取固定利率,而石油价格却随行就市。他们担心,未来一旦石油价格大涨,中国这笔买卖将“血本无归”。

  以“贷款换石油”,中国是否真的走了一步险棋?

  是亏还是赢?

  有听闻协议内容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3亿吨/1500万吨=20年,中国可收本金和利息=2506%20+250=550亿美元,20年后保守估计,若美元贬值75%,石油涨到160元/桶,现在250亿美元可买石油(按40美元/桶计算):250/40=6.25亿桶;中国可买石油:550/160=3.44亿桶。假如美元贬值90%,中国可买石油550/400=1.375亿桶,假如美元崩溃,20年后中国这笔买卖将“血本无归”。

  另外,如果单从石油买卖的角度看,中国并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因为如果不签署此协议,到时还得以时价买进别国石油。而这个协议只是用固定利率贷款确保了俄国提供20年供油的保证。因此,只有到时候油价走低时,我们才能保证这笔美元贷款及其利息能够抵消掉俄国提供的3亿吨石油中更多的一部分。

  由此看来,这份交易对中国来说并不划算。但也有声音认为,这是赢,而且是双赢。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分析,对正需要现金的俄罗斯而言,此项协议的签署,不但拿到了巨额的平价贷款,还增加一条出口原油的渠道。对中国而言也增加了一条进口石油的渠道,进而能保障国内石油安全。

  “利”在此而“意”在彼

  2月17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分别与俄罗斯有关公司签署开展长期原油贸易协议和从俄罗斯斯科沃罗季诺到中国边境的管道设计、建设和运营协议。

  同一天,国家开发银行分别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签署了贷款协议。

  “能源合作对双方都有利,这毫无疑问。”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研究员王郦久说。他一直关注中俄“贷款换石油”合作项目的进展情况。

  2月18日,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严峻形势下,中俄就能源问题达成长期合作协议,有助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有助于两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而且符合彼此的发展利益。

  另外,从根本上说,这是商业利益,虽然背后有两国政府推动,但商业利益的前提是要双赢。对于协议内容中,采取固定利率,石油价格以俄石油运到纳霍特卡港口的价格为基准,随行就市。这是经过双方反复的权衡并认为是合适的,然后才作出的决定,因此,不能简单用哪方吃亏、哪方占便宜来判断。

  俄驻华商务代表齐普拉克夫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目前严峻的经贸形势下,要提高两国的双边贸易额,尤其需要加强两国在传统领域的合作。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学者管清友认为,在外汇储备的运用上,资源、能源类产品是购买的首选,也是最安全的。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