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流动性状况不宜盲目乐观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8日 02:54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王栋琳

  

  尽管1月份广义货币与信贷双双大增,但不能对流动性状况盲目乐观。目前流动性过剩的基础并不稳固,中长期更有转向资金短缺甚至“流动性陷阱”之虞。

  目前的流动性只能说是相对过剩。仅从广义货币来看,流动性可谓宽松之极,1月M2同比增长18.79%,处于5年来的高位。但狭义货币显示的流动性并不宽裕,甚至可以说是“短缺”,M1同比增速连续8个月低于15%,处于历史最低水平,1月仅为6.68%。

  M2与M1增速出现超过12个百分点的“剪刀差”,为历史最高。这表明货币更多是以定期存款等形式被居民、企业、财政通过银行进行“窖藏”。具体表现就是1月居民储蓄(主要是定期储蓄)增加1.53万亿元,创多年新高。

  M0与M1增速出现超过5个百分点的“剪刀差”,并且“剪刀差”已维持4个月,这是近10年来从未出现过的。这反映出活期存款增长较慢,甚至有的部门可能出现负增长。具体表现就是1月企业存款(主要是活期存款)仅增加759亿元。

  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增速一增一减的趋势,正是居民消费意愿下降、企业投资需求下降、利润减少等问题的反映。这一方面造成货币大量沉淀于银行体系,货币流通速度放慢,货币乘数降低;另一方面宽松的资金供应不能有效向实体经济领域传递,因而流向虚拟经济,短期内资产价格可能出现虚高的风险。

  未来流动性将面临的更大问题是,基础货币投放可能在下半年减少,实际货币流通速度也正在放慢,宽松的资金面也许难以为继。

  今年上半年,公开市场央票到期量高达2.15万亿元,而下半年仅为8000多亿元,届时如果外汇占款没有大幅上升(在出口低迷的背景下这种状况很难发生),而央行又没有大量投放资金,公开市场上释放资金量将大为减少。

  同时,信贷增速的可持续性受到挑战。数据显示,工行等大行一季度可能完成全年信贷额度的一半左右。专家认为,考虑到往年信贷安排“前高后低”的节奏,再加上今年好项目在年初被“抢分”、年初猛增的票据融资将渐趋理性等特殊因素,未来三个季度信贷增速趋降基本没有悬念。而信贷增速下降将导致货币乘数降低。

  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双双趋降,将对广义货币增速形成向下压力。下半年M2的同比增速可能难以继续保持18%以上的水平。这意味着以广义货币衡量的流动性将难以持续宽松。

  这样看来,不能对流动性状况盲目乐观。一旦信贷增长停滞、货币流通速度放慢,流动性过剩可能很快转为流动性短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