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波音走钢丝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7日 02:2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张孜异

  一场大罢工彻底影响了波音公司(下称“波音”)的2008年业绩。然而波音却重新祭起了“裁员的”大旗——1月底,波音宣布将在2009年裁员1万人,将此前宣布的裁员人数扩大了1倍。

  与裁员相伴的是减产。“世界最大的两家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公司和波音公司将在今年年底开始削减生产,直至产出与需求达到均衡。2010年产出将下降35%。”国际飞机租赁金融公司首席执行官乌德瓦·哈齐2月6日如是表述。

  2月5日,波音首席财务官James Bell在2009年度航天航空防务会议上承认,波音现在面临许多挑战。“去年秋天的机械师大罢工对波音的影响显而易见。今年,由于储存的订单较为充足,预计波音的业绩还是会有小幅增长,但仍然如履薄冰。至于未来的两三年,考虑到航空市场当前的不确定因素,则是完全看不到头绪。”Bell说。

  两难的裁员

  “大罢工的风波才平息不久,现在就不顾工会的再次反击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裁员,可以看出波音的确遇到了困难。”2月9日,美国航空业咨询机构Teal Group Corporation总裁、高级分析师Richard Aboulafia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在波音,裁员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现在,多方面的压力使得波音不得不采取这样一个必定会惹恼工会的行动。

  目前,各种迹象显示,2009年对于波音来说将会是极为困难的一年。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波音在1月底把原先计划的裁员人数扩大了一倍。波音强调,此举意在加强其财务表现力。

  1月9日,根据波音的计划,裁员人数为4500人,集中在商用飞机部门。现在,裁员人数已经扩大至10000人,而且,这将不只限于商用飞机部门,而是针对波音在全球的业务部门而言。

  波音商用飞机部门市场经理助理Tom Urban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他所在部门的裁员行动将会在第二季度开始。裁员后,商用飞机部门的人数将会缩减到6.35万左右。“现在西雅图办公室里每个人都是忧心忡忡。也许两三个月后我就不在这里了。”他在电话另一头笑着说道。

  据了解,在这次裁员中,工程师和组装工人受到的影响较小。商用飞机部门的裁员则主要集中在行政人员身上。裁员完成之后,波音的人力将会削减6%。

  Urban说,公司高层已经对裁员做出了解释,这确实是因为目前非常艰难的商业环境所致。

  “裁员是波音为了保障竞争力必须做出的决定,”波音商用飞机部门副总裁Randy Tinseth在其博客中写道。“面对目前市场的不确定,波音只能适应,做出调整。这么做,都是为了确保波音在当前的经济情势下能够处于一个比较主动的位置,控制住成本。”

  然而,无论波音怎样说明裁员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个为了控制成本的理智行动在工会方面还是受到了冷遇。

  在得知波音的大裁员行动后,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chinists&Aerospace Workers (下称“IAM”)地区总裁Tom Wroblewksi在媒体上公开表示抗议。他说:“波音在大刀阔斧裁员之前,首先应该想想是不是该减少一点它的外包合同。波音一方面把合同外包,让就业机会流失,另一方面却要解雇工会成员,这样的行为不可接受。”

  据了解,波音为了提高竞争力,近年来把越来越多的制造工作外包到劳动力成本更为低廉的地区。以其正在研发的787型飞机为例,787机身70%以上的制造工作都被外包,而且,波音还让供应商负责零件的工程设计。

  去年秋天,正是出于对薪酬待遇和就业机会的不满,IAM组织了2.7万名机械师进行了一场为期58天的大罢工。其结果则是导致波音无法组装新飞机,令其第四季度财务表现一落千丈。

  “这次的裁员如果处理不好,使得工会再次组织罢工,波音将面临更大的麻烦,”Aboulafia说。“而且,裁员究竟能不能像波音期望的那样帮助其渡过难关也是一个未知数。毕竟,连波音管理层自己对今明两年的表现也都没有把握。”

  这是一个两难的境地,Aboulafia表示。一方面,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多,裁员控制成本是稳妥的做法;另一方面,波音刚刚经历了一次大罢工,与工会的关系刚刚开始缓和,现在则又决定裁员,工会方面一定不会轻易作罢。

  34%的利润降幅

  明知裁员会再起风波,波音过却偏偏再向着虎山行。这背后,是一张飘红的年报。

  1月28日,波音公布的财务结果令人震惊。根据波音财报显示,第四季度亏损5600万美元,而在2007年同期,波音却有着10.3亿美元的利润。这样的结果直接拖累了波音2008年全年的财务表现,其利润同比下降34%,为27亿美元。

  对于如此惨淡的业绩表现,业界除了失望,再无其它情绪。哪怕是随后波音公布了对今年飞机销售的反弹预期,也仍然无法挽回市场对其的信心。

  波音首席执行官Jim McNerney在年度报告中表示,第四季度会出现巨大亏损,主要原因在于去年9月开始的机械师大罢工,这使得波音的生产几乎处于一个停滞状态,相信今年波音的飞机销售会出现反弹,波音能够交付大约480架到485架商用飞机,预计收入将在680亿美元到690亿美元之间,高于2008年的609亿美元。

  “目前航空市场对商用飞机的需求正在萎缩,波音在2009年的飞机销售即使会有反弹,也只是小幅度的,而且,这个结果的前提是没有诸如罢工之类的意外再次发生。”Aboulafia说。

  他说,虽然现在航空市场处于困难阶段,但是波音手中积压的订单还是可以让它坚持一段日子,但是,2010年之后,真正艰难的日子就到了。到时候,波音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经济的走势、油价的高低,以及整个航空业的状况。

  公开资料显示,波音目前有3700架累积的飞机订单。

  Aboulafia认为,现在已经有部分客户有取消订单的可能,这在北美地区的航空公司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不过,其它经济形势相对较好的地区的需求暂时还可以填补这些空缺。而且,总是爆出延迟交付消息的787型飞机很快就会开始试飞,把这些因素加起来,今年对波音来说总的形势还不算太糟糕,至少要比投资者此前预想的要好得多。

  2009年变数

  波音会对2009年的收入做出增长的预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手中储存的订单。但是,787型飞机首遭退订的消息却把这个预期放到了悬崖上。

  就在波音公布其2008年年报之时,俄罗斯国内的Sibir Airlines航空公司取消了15架787型飞机订单。据了解,2007年,该公司同时向波音和空客订购了50架新飞机。在787型飞机试飞被推迟之前,波音原定于2014年向Sibir Airlines交付787型飞机。

  “对于全球第二大飞机制造商波音来说,此时发生订单取消事件等于是触动到了其心理关口,”Aboulafia说。“787型飞机堪称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新型飞机,获得的订单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架新型飞机。从数量上来说,Sibir Airlines取消的15架订单不会伤到波音的元气,但这对其心理的打击是明显的,对于787型飞机的其他客户也会有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此前787型飞机共接受了来自全球58家客户的预订,订单总数为910架。787型飞机是波音十多年来推出的首款全新飞机。在长途飞行上,能够比其它机型节约20%左右的能耗。2004年,787型飞机拿到了第一笔订单,来自All Nippon Airways。

  对于目前第一次发生的787型飞机退订事件,波音方面给记者的回复是:“这与787型飞机试飞被多次推迟无关。Sibir Airlines选择退订,是因为其自身面临的商业环境所致。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继续恶化,预计今年订单被取消的情况还会发生。”

  2008年,波音发生过6起订单取消事件。

  Aboulafia表示,波音现在还在继续与爱尔兰低成本航空公司Ryanair的订单谈判可能就是因为承受着退订的压力。

  2月4日,空客宣布不再与波音竞争Ryanair的飞机订单。此前,Ryanair分别接触了波音和空客,商谈上百架短程飞机订单。

  Ryanair的订单很大,但要求的折扣也多,所以空客不愿搅这趟混水,Aboulafia表示。波音还在继续同Ryanair接触,其追求新订单的迫切心情可见一斑。

  六年前,Ryanair也向波音下过一笔庞大订单,购买上百架的737型飞机。当时,这是波音737型飞机拿到过的最大一笔订单,而其代价则是波音给出了最高额度的折扣。

  “历史总是重复着上演。当年波音也是急需新订单解困,和现在的情况很相似,”Aboulafia说。

  目前,确保787型飞机能够依照计划在6月完成试飞可谓是波音最迫切的任务。两年来,波音不断推迟787型飞机的试飞时间既吊足了市场的胃口,也滋长了市场对这款新型飞机的质疑情绪。

  据了解,787型飞机的交付时间已经被推迟了四次。目前波音预计的首批交付时间为明年中旬。

  波音把787型飞机的延迟交付归罪为受到罢工影响。波音表示,其技术团队在787型飞机的结构测试、系统硬件等方面已经取得进展,但是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不得不调整计划。

  不过,Urban却透露,787型飞机的试飞会一拖再拖主要是因为技术和供应链上发生的问题。目前,787型飞机的重量还没有达到波音的设计要求,而且,飞机的结构也存在某些问题。

  “在延迟交付发生之后,787型飞机的客户多有不满,为此,波音不得不在价格上做出让步,与客户商量打折事宜。”Urban说。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