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贸易保护主义:奥巴马新政的另一面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6日 02:50  第一财经日报

  陈晓晨

  奥巴马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为全世界所关注。其中所包含的“买美国货”条款却引起了同等广泛的忧虑。在此前的多轮讨论中,由于这项条款遭到美国贸易伙伴的强烈批评,加上奥巴马呼吁摒弃贸易保护主义,因此删去“买美国货”条款;然而,几经周折,最终的这份计划还是保留了为各方诟病的有关条款——要求经济刺激计划支持的项目全部使用美国生产的钢铁及钢铁制成品。

  从表面上看,这份计划直接伤害了中国、日本、加拿大等钢铁生产大国的经济利益,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贸易伙伴的不满。

  不过,该条款不会对中国钢铁产业造成很大直接影响。由于贸易壁垒、钢材需求下降等原因,一些中国钢铁企业已经减少乃至停止了出口美国的业务。此外,在我国出口美国的钢材中,板材和管材比较多,工程用建筑钢材的出口虽然也有一定数量,但相对来说不是占最大的分量。“买美国货”条款主要打击的是工程用建筑钢材,对板材和管材影响有限。

  然而,更深层次的担忧来自心理层面。虽然直接受到这份计划冲击的领域仅限于钢铁和相关产业链条,但是“买美国货”条款本身也许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发令枪。有国内钢铁企业担心,其他国家也会效仿美国的举措,推出更多“只买本国货”的措施;而“购买美国货”的影响则远不止钢铁行业。这一条款本身就有强烈的贸易保护主义指向,或许对其他国家的报复措施起了个不好的头。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因此,这一条款一经表决通过,立即引起世人的忧虑。在西方七国集团14日在罗马举行的会议上,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表示,在目前这一关头,“经济爱国主义”的做法从经济的角度或爱国主义的角度来看都没有意义,因为这种做法可能符合政治需要,但从经济角度来看则是不正确的。他还表示,目前各方面临的问题是跨国界的,因此不应当局限于从一国国内来解决问题。

  1930年,美国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时任美国总统胡佛采取了一系列反危机措施,其中之一就是签署旨在保护美国贸易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该法案以及此后的其他贸易保护措施引发了世界市场的报复,令美国经济正式进入寒冬,将危机扩散到全世界,并被认为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在总结这段历史之后,很多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都认为,如果说世界可以从大萧条中学到什么教训的话,那么其中之一就是贸易保护主义并不能使一国“独善其身”。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