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少杰
时下,农民工进城务工正处于就业市场低迷期,但同样也会面临着自身结构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和调整的机遇,这一转机,伴随着中国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坚强走势,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技能型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为此,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仍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流。当然,要适应新形势下就业渠道和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需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势必成为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唯一保障。
因此,为应对节后大批返城务工农民的就业压力和解决用工企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紧缺等问题,各地纷纷开始着力组织和引导大量农村劳动力接受技能培训,期望取得一技之长走出当前就业难的困局。
2月13日,记者从《中国海峡网》方面了解到,福建省今年为加快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将教育工作重点放在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上,并扩大面向农村的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免除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学生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加强城乡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重点扶持办好农林牧渔、水利、农村经济管理等涉农专业,争取再挂牌成立15个左右县级职教中心。同时,扩大制造业、汽车业、现代农业等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招生规模,力争占到中职毕业生总数的60%以上。
对此,农业部人事劳动司司长梁田庚也曾表示,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任务十分繁重。而当前我国同样也存在着农业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流失严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等严重短缺的问题。所以,必须加快培养农业领域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以及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型人才,提高广大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进而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并推进农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