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晏琴
春节过后,就业压力和北方大旱给农民带来双重压力。
“就农民问题来说,目前政府考虑更多的仍是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而非北方大旱。”2月12日,河南省人事厅人才交流中心主任徐俊才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政府还没有单独出台更多的政策惠及愿意留在家里务农的返乡农民工。
在全国第一劳务输出大省河南,春节前返乡农民工达950多万,预计节后有近300万人难以继续外出就业,加之2009年伊始的这场大旱,给河南省的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压力。
出门打工仍是最好选择
“各式面食、烩面、炒菜我都会,只要有工作就行,外地我也去。”2月12日,来自河南信阳的徐老汉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他大年初几就来到了劳务市场,但一直都没有找到工作。
“大伙儿饿了就吃大饼,累了就睡火车站候车厅或者天桥底下,条件好点的就住便宜的旅馆。我都待了快半个月了,不知道啥时候能找着活儿。”徐老汉家里的几亩地也都受灾了,他告诉记者,往年这个时候都在外面干活了,今年工作特别难找。
尽管徐老汉家里的麦地受灾,他还是依然出来打工赚钱。用他的话说,“不打工,连抽根烟都没有钱买啊。”和大多数返乡的农民工一样,再次出门打工挣钱而不是回到土地上刨食,已经成为他们十分坚定的选择。
自去年10月下旬以来,北方麦区出现严重旱灾。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计,截至2月11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2.74亿亩,作物受旱面积1.34亿亩,其中重旱3761万亩,干枯416万亩,有465万人、233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其中河北、河南、山东等8省冬麦区受旱面积总计1.18亿亩,重旱3484万亩。
还有一个近期公布的信息是,截至春节前,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而返乡的农民工总数大约为2000万,占外出就业农民工的15.3%。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近日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外需的减少,特别在沿海发达地区,过去主要从事外贸的企业遇到了一些生产上的困难,所以确实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民工失去了他的就业岗位。
“目前就全省来看,农民工就业工作正在积极进行。我们最重要的就是将农民工与企业对接起来,让双方都有选择性。”徐俊才对本报记者表示,劳动厅、人事厅等各部门都把农民工就业问题当做“重头戏”来抓。
据省劳动保障和统计部门调查,春节前全省返乡农民工已达950多万人,其中从省外返回660多万人,预计节后有近300万人难以继续外出就业。记者在郑州劳务市场看到正在“待业”的农民工有近千人。“这算啥?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有三四千人在这儿等。”旁边嚼着菜饼的小伙子告诉记者。
去年年底,大量农民工返乡出现“返乡潮”,就有专家说应该庆幸国家拥有良好的土地制度,那些农民工找不到工作起码还有土地,可以回乡务农。然而,返乡的农民又遭遇到如此严重的旱情,原本严峻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想方设法实现农民工就业
“让农民工都留在家里抗旱也不现实,毕竟家庭收入结构摆在那儿。”徐俊才对记者说。
据了解,中国农民的收入主要包括3个部分:农业家庭经营性收入,包括出售农产品比如粮食、生猪等,占全部收入的比重约为50%;工资性收入,也就是外出务工收入,比重近40%;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即农民获得的政府补贴和土地流转收益、利息等,约占全部收入的10%。
金融危机导致外出务工收入下降,2009年伊始的一场北方大旱更是让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提高遭遇挑战。
“让想出去的尽早出去,留在家的就近就业,让没技能的掌握技能,能创业的创业成功,达到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在2月10日的河南省全省农民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谈到系列农民工就业服务活动的效果时说,活动既要轰轰烈烈又要实实在在,坚决避免搞形式主义,坚决防止雷声大雨点小。
河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日前透露,春节后,又将强力推进“221行动计划”,其主要内容围绕就业、创业、培训、维权4个方面,确保节后一个月内帮助有岗位的农民工及时返岗就业,全年完成农民工技能培训200万人,帮助200万就业困难的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扶持10万返乡农民工实现创业,带动100万人实现就业。
“未雨绸缪一直是我们的工作思路,所以节前我们已经做了许多应对工作,除了对各种数据的监控,还包括对农民工组织各种就业帮助活动,进行各种工作技能培训等等。节后也会进一步加大促进农民工就业工作力度。”徐俊才对本报记者说。
徐俊才认为,虽然大旱对农村粮食收入构成了威胁,但是一场大雨也许就能改变旱情,对于夏粮丰收还可以努力浇水保麦。但是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确确实实影响到农民工的收入,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问题还是在于此。
这也正如徐老汉所说的,不能指望地里的粮食收成来增加他们的收入,所以出门打工仍然是他们最好的选择,现在愿意在土地上劳动的基本都是老人。显然,经过二三十年的农民进城务工运动,中国农民对城市的依赖已经远非从前可比,农民的命运早已和城市紧密相联。
因此,如何实现返乡农民就业和抗旱的“双赢”仍是目前政府工作的重要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