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了1月份我国主要物价指标: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0%,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3%。
与上月比,1月份位于下游的CPI同比涨幅回落0.2个百分点,位于上游的PPI同比降幅则扩大2.2个百分点。而CPI和PPI在上年的月度峰值分别为同比上涨8.7%和10.1%。
“整个物价仍在走低,反映出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仍然比较严峻,‘保增长’的任务还很艰巨。”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所研究员曹建海分析。
对PPI负增长进一步加深,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认为要全面认识。国际大宗产品价格显著下降,通过产业链逐渐往我国中下游企业传导;去年前8个月PPI涨幅形成较高基数,致使去年工业品价格变动对今年的滞后影响为负,全年大约为负4.3个百分点。
“即使2009年工业品价格不再下降,全年工业品价格同比涨幅仍然为负,表现为2009年工业品价格同比指数的明显下降。”这位负责人说。
从工业品分类价格看,有涨有落。1月份,尽管钢铁和有色金属业出厂价格同比分别下降7.2%和24.6%,但煤炭业出厂价格上涨了22.7%。
“其实和去年12月份、11月份比较,一些工业品价格现在已经有所回升,只是在同比数据里看不出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
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日前透露,1月份我国钢材、铁矿石、有色金属价格分别比上月上涨了2.1%、1.7%、11.2%。
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CPI,1月份同比涨幅虽有所回落,但总体稳定。统计显示,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2%,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3.3%。
“CPI保持较低涨幅,对保障和改善民生非常重要,但要关注农民增收问题。”张立群分析,由于粮食连年增产、农产品供应充足,今年CPI总体将稳定在较低水平上,但要注意通过粮食最低收购价、生猪价格调控预案等方式保证农民收益。
由于春节因素,1月份经济指标仅限于CPI和PPI。对于未来经济走势,专家普遍认为仍需要观察若干个月的更全面的数据才能形成比较明确的判断。
张立群认为,政府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措施会带来企业订单的增长。曹建海认为,宏观政策效应滞后期一般半年左右,再过一段时间效应将会更明显。
中国国际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张其佐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加深,外需急剧缩减使得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更加突出。
“经济遇到困难、增速放慢其实是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良好时机,关键是要提高我国经济增长质量,这方面有太多的工作要做。”曹建海强调。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