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都江堰市委书记:灾后重建城乡服务差距缩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0日 03:19  第一财经日报

  李秀中

  在汶川大地震后,都江堰市最先被确定为重灾区,同时,都江堰市也是最早进入灾后重建阶段的重灾区。其重建的思路和措施也成为其他重灾区借鉴的有利经验。

  尤其是在灾后重建过程中,都江堰市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大胆地进行了制度创新,推进“联建房”的政策。以改革创新推进灾后重建,又以灾后重建突破政策瓶颈,这成为其灾后重建的一大亮点。

  为此,在成都市“两会”期间,《第一财经日报》就都江堰市灾后重建的问题专访了都江堰市委书记刘俊林。

  重建取得阶段性成效

  《第一财经日报》:都江堰是去年5月22日最早宣布进入灾后重建阶段,现在8个多月过去了,现在的情况是什么样?

  刘俊林:都江堰的灾后重建有利、有序、有效地展开,现在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全市农村住房重建7万多户需要加固维修的已经基本完成,4万多户需要重建的已经有80%开工,而且已经有一部分受灾群众回新家过新年了。今年以内,我们有把握农村受灾家庭完成重建。

  其次,52个学校按照新的设防标准都需要重建,现在已经开工50所。到今年8月底,我们力争60所中小学都能实现全面复课开学;30多所医院不同程度开工,8月底基本完成医院的重建。

  产业恢复,农业已经走入正轨。规模以上企业90%以上实现恢复生产,我们也在上海的帮助下,经过我们的努力、企业的参与,增加了新型的工业项目落地。

  旅游服务业的恢复很有起色的,从今年的情况看,都江堰-青城山核心景区的购票数量已经达到与去年持平的水平。游客总的水平恢复在50%左右。

  《第一财经日报》:旅游业是都江堰的支柱产业,都江堰也提出打造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那么受地震影响,这个定位会否调整?

  刘俊林:这个没有调整。都江堰虽然遭受特大地震巨大的破坏,但是旅游的主体资源没有灭失。地震也带来了这个城市空前的知晓度和被关注度。都江堰在地震中成为灾区面向世界的窗口,在灾后重建中,也会在世界范围成为关心重视的一个城市。应该说在地震之后,基础条件还是很充分的,国际化速度还会加速。

  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

  《第一财经日报》:在灾后重建过程中,都江堰进行了制度创新,搞了“联建房”。那么如何把灾后重建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在制度上突破?

  刘俊林:这个大的前提是国家批准成都成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事实上,我们从2003年开始,就围绕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做了很多基础工作。在城乡统筹试验区建设当中,都江堰有幸在2008年初承担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先行试点县的责任,所以这个前提是很重要的。

  这个前提下,我们围绕产权制度改革做了很多基础性工作。包括确权、颁证,包括理清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是我们着重解决了基层治理,基层工作得到加强,发挥了群众的主体作用,这些都很重要。

  灾后重建我们面临现实的困难就是资金来源的问题。这种情况下,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在产权改革上我们加快了产权流转,加快了资源转化为资本,引入社会资金的步伐。

  目前农村灾后重建引入的社会资金已经超过了15亿,有效地解决了我们农村住房的资金来源问题。另外,除去社会资金直接进入灾后重建之外,我们也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搭建了农村群众灾后重建融资担保的平台,通过担保平台,农村群众自身的产权基础可以融资,每户6万,加上国家2万,加上自己的积蓄,他的重建就能提升,而不是修新不如旧。

  《第一财经日报》:完成灾后重建之后,未来都江堰的城乡一体化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刘俊林:可以展望灾后重建的两三年之后,都江堰的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工作,将有新的重大的成果。

  一是城乡的公共服务差距会极大地缩小,或者说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比其他地方会走得更快;第二,我们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的深化对我们农村群众灾后产业恢复、多渠道增收,尤其是财产性收入增加方面将是一个突破;第三,城乡社会保障差距也会缩小。

  解决问题

  更多取决于工作方法

  《第一财经日报》:可能城市里面的重建遇到的问题更多,那么我们怎么在制定政策方面让更多人满意?

  刘俊林:这个利益关系非常复杂,城镇住房的重建目前整个政策体系设计和政策宣传已经告一个阶段。目前来看,我们城镇居民对这个政策层面的认同率非常高,没有大的问题,那么接下来的工作是把这样的政策付诸实施。

  《第一财经日报》:可能在抗震救灾初期,老百姓对政府的满意度会很高,但是逐渐在灾后重建一些很具体的细节里面,就会有很多问题,政府怎么来处理这些问题?

  刘俊林:灾后这一段时间,总的来看,群众的满意度,整个社会的稳定大局还是有效的明显的。随着灾后重建,一方面我们政策已经出台;另一方面我们已经加快启动了城市安居房、廉租房的建设,群众看得到,摸得着的;第三,这个过程中,群众的思想、情绪、矛盾和问题更多的还是我们的各级干部,要坚持尊重群众意愿,做好群众工作。这是两手,要尊重他,也要做好工作。更多的还是我们的工作,一个是我们的宣传,第二是政策的引导,第三对困难家庭的诉求要真正地了解,要能真正有效地解决。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