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过年送礼的民俗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8日 23:21  中国经济周刊

  张鸣

  春节是中国人的大日子。这些年时髦的人们喜欢过洋节,中国传统的节日反而都给忘得差不多了。但是,不过年的中国人,还不多见。过年,不是只过一天,一过就是半个月,正月里从初一到十五,都是过年。有的地方兴致高的,整个正月都算是过年,吃喝玩乐整30天。

  正月初一过去叫元旦,一大早皇帝大宴群臣,然后放假一月,让官员们好好歇着。但事实上,官员们这一个月也不能只顾吃喝玩乐,送礼才是头等大事。

  大宗的送礼是“元旦”之前就要办完的事情,下属给上司送,地方官给京官送,同僚互送,同年(同年考上进士的人)、同乡互相送。有实权的大官小官,自然盆满钵满,即使穷京官,也得捞点余沥。翰林和中书,没有事可管,官阶又不高,但是过年之前,他们的同乡、同年中在地方任事者,大抵忘不了送点钱礼,否则,这些穷京官是无论如何都过不了年的。明清时期,北京消费习惯是一年赊账,年终结算,没有这笔钱礼,别说过年的吃喝,连账都躲不过去。初一之后,人们要走亲访友,当然也免不了要送礼。因此,过年对于那时候的中国人来说,大抵要忙活年前年后两个月。

  不过,古代的人,没有今天的人那么精明,预备礼品也无非是合理搭配,看上去顺眼。过去有种点心匣子,里面各种点心都有,年节时老百姓拎着到处送,有时候,一个匣子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官员送礼,不会这样寒酸,即使送物品,也大抵为稀罕玩意,比如鹿脯、飞龙什么的,一般都是直接送银子,清代已经有钱庄了,一张银票就够了。借这个日子巴结上司,是大好的机会。反过来,这个时候也是上司大捞一票的好时机。元朝的蒙古上司,喜欢讨礼,明清的汉人官儿,不好明讨,改成骂,小骂则皮袍来,大骂则古玩来。对于相当多在乎仕运的官员来说,其实不用骂,礼都会奉上,最大的问题是送什么,送什么才能讨上司的欢心。

  现在的中国人,对传统文化态度如何且不论,过年给上司或者上级机关送礼,勉强可以算做民俗的一种。所以,每逢过年,上级机关所在的城市交通都比较拥挤,下属单位像约好了似的,都来汇报工作了,主要是为了工作,顺便送点年货。其实,如果这些礼品仅仅限于各地的土特产,倒也无伤大雅,怕就怕送着送着就变了味道,从针对整个上级机关的土特产品,变成了针对领导个人的特别孝敬。因此,有些深谙此道的上级领导,每每在年前紧急下令,不许下级机关前来汇报工作,人来不了,自然礼也就上不来了。

  不过,毕竟时代进步了,送礼的事,过去是下属官员自己操心,现在都可以商业化运作,交给专门的公司去办。无论多大的官员,只要有爱好,都可以打听出来,按图索骥,得骥上礼便是。有专门的公司为你预备礼品,从洋烟洋酒,到瑞士名表,从白玉金牛到紫砂陶器,想送什么,送什么档次的礼品,为你着想到了家。有段时间,书商们喜欢做金书,我感到奇怪,为什么要做金子的书呢?人家告诉我,送礼呀,官员最喜欢的还是金子,但直接送金子不好,名曰送书,实际送的是金子,皆大欢喜。现在,官礼市场已然规模不小,存在许多专门吃官礼饭的商家。

  过年是国人的大日子,大日子送礼,人情往来,是民俗也是官俗,官场也是人间,要杜绝干净谅有困难。但是,任由此风劲吹,将人情往来变成仕途的苞苴,而且因此而形成了一个相当规模的官礼市场,对世情政风,都不是好事情,既败坏了官场,也毁坏了商场。因此,最好对过年的官场送礼,加以刚性限制,限制礼品的含金量,君子之交,即使不能淡如水,也要清淡一点。此时的监察机关,最好勤快一点,一头盯商家,一头盯官场,如果有人拿出特别的大礼,一查一个准。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