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耀东
最近两年,关于华晨的重组、兼并、入资消息层出不穷。 “绯闻”对象包括一汽、北汽、火箭基金,以及广汽。
最早听到广汽与华晨有意合作的消息,是在几个月前。双方接触的细节被知情者说得活灵活现,在有关部门的斡旋下,广汽的张房有和华晨的祁玉民相会在球场上,环境轻松,但接触只是意向性的。
当时,本报记者曾分别采访过张房有和祁玉民。张的说法是,他曾仔细研究过华晨的报表,也承认有过接触;而祁则否认重组合作之可能,表示汽车企业高层间交流是常有的事情,同时,祁还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华晨具备独立发展的能力。
从两者的态度不难看出对此事的热衷程度。显然,有钱但没有自主品牌轿车的广汽集团更有意把华晨收归旗下。这无论在自主开发、南北产业布局、高端品牌合作伙伴 (华晨的合资伙伴宝马)等方面都是不错的选择。甚至有传闻说,广汽已经积聚了约60亿的资金,用于抄底。
而后,本报记者又多方采访,发觉广汽与华晨并无实质性进展。特别是华晨态度含混,从地方政府还是企业高层,传递的信息都是要坚持独立发展。这些线索似乎表示,张与祁的见面,仅是个美丽的约会。
这段并无实质进展、还不到谈婚论嫁的恋情,会以哪种形式发展或者结束,还有待观察。从表象上看,广汽与华晨的互补性很强,很有重组的基础。
可以预测的是,财大气粗的广汽一定要寻找重组的伙伴。在今后几年,广汽或许会成为国内大车企整合的主要力量。广汽的问题在于,在国内汽车界内,广汽虽然最赚钱,但行业地位并不高,未必能够突破异地政府的地方保护。
有趣之处是,为什么重组的传闻总是找上华晨。
最显见的理由是华晨缺钱。自主品牌轿车项目处处需要花钱,而华晨又不比广汽、上汽、一汽,有众多赚钱的合资公司。况且,华晨最具优势的轻型商用车业务也受到了多重挑战。
而在融资渠道上,华晨旗下在上海和香港上市的上市公司表现均不佳,华晨也难以像上汽和东风那样实现整体上市。祁玉民虽不愿承认华晨的资金有问题,但华晨盈利能力差、单车利润率低、企业发展前景模糊确是事实。
另一个理由是,华晨的自主品牌基础不错,但在经营管理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自主品牌轿车中,华晨的产品应该是品质出色的。还在仰融时代,华晨就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自主品牌理念和生产能力。这对于广汽、北汽等缺乏自主品牌的汽车集团来说,是个非常大的诱惑。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华晨在短时期内很难被重组。地方政府也不愿让华晨旁落别家。从后仰融时代开始,辽宁省始终紧紧掌控着华晨的发展,并将汽车作为了支柱行业。而这种地方情结,也正是国内汽车行业重组缓慢的最大症结所在。
来源:经济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