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六因素助推一月份票据融资激增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4日 23:44  21世纪经济报道

  二是,受经济形势影响,原来作为利润的重要部分——中间业务收入,在今年遭遇重击。无论是理财收益、贷款承诺费、财务顾问费等这些都在今年大幅削减,这种情况下,息差成为银行唯一的利润来源,银行必须紧紧抓住信贷。而票据是其中之一。

  三是,企业的融资需求发生了变化,贷款票据化成为一个鲜明的趋势。

  商业银行人士告诉记者,前两年,由于贷款和票据利率并没有太大差距,企业更愿意取得贷款,而随着票据大战的展开,票据融资成本和贷款利率差距拉大。目前,6个月的贷款利率月息约为4.05‰,而票据贴现利率月息则在1.6‰-1.8‰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从去年底开始,不少企业申请提前还贷,而转为滚动的短期票据融资。

  四是,央行屡次下调存款准备金后,银行的流动性大为增加,资金运用成为主要压力。增持票据和债券也成为银行资金配置的一种方式。

  五是,做大票据规模,亦与银行的风险控制意识密不可分。

  一家股份制银行战略研究部人士介绍,现在银行看不准经济形势和一些企业的市场变化,在风险加大的情况下,银行产生一定的“慎贷”和“惧贷”心理。而银行承兑汇票由于有银行的信用做担保,风险相对较低,是银行乐于接受的重要原因。

  六是,央行和银监会号召各家银行加大信贷支持保增长,商业银行为了满足要求,不得不采用各种方式做大规模。而票据相对于贷款审批,程序简单快捷得多,且周期极短,可以迅速冲高贷款规模。

  虚高背后的危机

  做高贷款规模、做高票据量,几乎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但随着两者的爆炸式增长,新的问题也油然而生。

  问题之一是,票据收益与成本的倒挂,使得其难以长期为继。

  目前,票据直贴的月息在1.6‰-1.8‰,转贴现利率在1.2‰-1.5‰之间。与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相比,直贴收益已经极度微薄,而转贴则逼近成本或者出现倒挂。

  多家银行的人士都表示,为了尽量减少损失,不少银行“倾向选择做票据贴现,而一旦转贴后则在极短的时间内转手卖掉,几乎不再持有到期”。而一些银行则干脆放弃做票据转贴。

  不少银行认为,1月份的猛增不可为继。光大银行一位人士表示,“目前,银行已经觉得这样做不行了,需要把部分票据转为贷款”。

  而除了票据的成本收益问题之外,在商业银行猛冲贷款规模的背后,颇多问题亦值得思考与重视。

  相关银行人士透露,1月份的贷款规模虽然增长很快,但是存在不少“虚高”现象。

  比如,在去年信贷规模严控之下,不少银行将表内的信贷业务以理财产品的形式转为表外业务,而自去年11月信贷规模放松后则反向操作,在企业提前还贷的情况下,将理财产品提前结清,然后以新增贷款的形式发放给企业,以此增加信贷规模。

  另外,在急剧的冲大贷款规模的过程中,信贷资金使用分布不均,“贷大、贷垄断”现象更加突出。

  上海银监局的一份统计显示,截至去年12月末, 5000万元以上授信或贷款的大客户贷款余额占比达到70%,比年初上升1.34个百分点,全年增量占比达到80.82%。

  上海银监局认为,贷款集中度和集团企业、关联企业的风险在增大,这些都是未来值得管制的风险点之一。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