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国干旱面积1.45亿亩 小麦生长决战立春后

  ⊙本报记者 吴 婷 张大伟 朱剑平 阮 奇

  “因为干旱,现在很多麦苗都是黄色的。等到立春后,如果还没有水的话,麦苗就不能返青,那就真的危险了。”在电话里,山东菏泽的一名农民朋友向记者表示。

  山东是近期遭遇干旱的几个省份之一,截至目前已经有2000万亩农作物受旱。

  昨天下午,记者从农业部了解到,截至2月1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45亿亩,其中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甘肃、陕西等主产省小麦受旱1.41亿亩,严重受旱5320多万亩,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1.32亿亩和5240万亩,这意味着全国已有接近43%的冬小麦遭受旱灾。。

  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是华北一个较大的蔬菜批发源,它担负着北京等地的日常供应。记者昨天从山东寿光了解到,山东的旱灾暂时未对蔬菜供应带来影响,蔬菜价格也未因旱灾而出现大起大落表现。

  

  干旱面积加速扩大

  自去年10月下旬以来,北方麦区降水明显偏少,旱情持续发展并席卷华北大部分地区。截至1月19日,河北、山西、安徽、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七省冬麦区受旱面积总计已达1.04亿亩,其中重旱2428万亩。

  而自从1月19日至今的短短半月内,受旱面积急速增加了40%。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2月2日,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甘肃、陕西等主产省小麦受旱1.41亿亩,其中严重受旱5320多万亩,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1.32亿亩和5240万亩。

  据悉,此次干旱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受旱程度之重均为历史罕见,自从冬小麦播种出苗以来,华北、黄淮、西北、江淮等地已经3个多月未见有效降水,较常年同期减少7-9成,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已接近或突破历史极值,北方麦区遭遇了多年罕见的秋冬连旱。因为降雨的减少,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普遍达到中到重度干旱,部分地区达到特重程度。

  

  决战立春后

  记者了解到,旱情的严重已影响到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进程,严重影响次生根生长,造成地上营养体发育不良。据悉,目前麦苗叶片数普遍比常年少1片,小苗、弱苗、黄苗比例增加。

  山东菏泽的农民朋友告诉记者,立春是麦苗的返青期,如果到时候还没有水,那麦子的生长,就会遭遇毁灭性打击,而立春后的一段日子,将迎来保证麦子生产的真正决战期。

  据最新统计,河南受旱面积已达4519万亩,有50万亩麦田不同程度地出现麦苗枯死现象。面对小麦即将进入返青期,河南提出在未来10天时间内,要把全省7000多万亩小麦再普遍浇灌一遍。

  不过记者从山东当地了解到,尽管雨水较少,山东已经准备了预案:从黄河、山东各水库等一切有水的地方引水。

  夏粮生产受影响

  记者了解到,本次干旱对夏粮的影响比较大。河南的小麦生产占我国的1/4。河南是这次干旱较严重地区,很多地区出现特旱。根据现在的估计,对小麦产量可能会有比上一年减少2-2.5%,有关专家介绍说,如果持续下去,影响可能还会有所扩大。

  记者从山东方面了解到,尽管山东有2000万亩农作物受旱,但是主要受旱地区集中在济宁、菏泽等靠近河南省的区域。

  山东寿光位于山东省中部,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的价格检测员刘先生告诉记者,旱灾对于山东蔬菜价格的影响有限。他说,目前对蔬菜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两个,一个是过年期间民众对于蔬菜需求量增加,导致价格阶段性上涨;另外一个是供需因素,有些种植较少的蔬菜价格会有一定程度上涨。

  他表示,干旱等自然灾害对蔬菜价格影响不大,因为现在蔬菜是大棚种植,受外界气候变化影响较小。他认为天气因素主要会影响到粮食产量。

  

  干旱天气仍将持续

  记者3日从河南省气象局获悉:干旱已久的中原大地,预计未来一周依然少雨,干旱仍将持续。未来一个月,除许昌以南地区降水量正常外,其他地区仍呈正常略偏少状态。

  在山西,2日至3日的降水过程没有缓解山西省的旱情,随着旱情日趋严峻,山西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3日发布干旱橙色预警。

  气象部门预计,在未来几天,北京市的旱情也将继续维持,并有不断发展的趋势。

  面对严重旱情,山西省财政紧急下拨抗旱资金1000万元,用于当前抗旱保吃水、保春浇、保春播工作。而河南各地已投入抗旱资金5.55亿元,其中省里下拨特大抗旱经费6130万元。

  除各地纷纷应对旱情外,农业部、中国气象局等部门联手会商旱情走势。

  根据旱情发展,农业部于2月2日启动了抗旱一级应急响应,先后组成20个专家指导组,分赴受旱严重的小麦主产区,推动抗旱措施落实。

    相关专题:

    多省出现严重旱情 小麦生产受威胁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