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需要输出什么样的国家形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4日 01:10  北京商报

  毛颖颖

  “中国已经把启动国家公关排在了日程表上”——昨天,许多人都注意到了这样一篇专题文章:中国将大力推动官方媒体向国际扩张,通过可信且好看的新闻,在国际上传播一个更给人以好感的中国形象。

  想要人家了解你、想让人家对你有个好印象——至少不要因为陌生和误会把莫须有的罪名栽在你身上,那就少不了宣传、推广、第一时间告知事实真相,这件事官方媒体当然先得挑大梁。但正如英国看重莎士比亚,丹麦看重安徒生,“二战”后的德国为改善国家形象而“唤醒死人”——翻炒德国辉煌的古典思想一样,能输出国家形象的许多时候还是官方新闻之外的民间力量。

  如果说咱们把国家形象的一小部分搁到年年跑到国外评奖的中国电影身上——如您所知,这些年咱们的电影搁国际上拿奖也拿了一箩筐,您会看见大量或落后愚昧、或莫名其妙、或飞来飞去的形象,可怜的中国元素——比如“功夫”,搁里头的作用就像唬人的“大力丸”一样。一切的故事,都是为了给西方人讲而讲;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符合人家心中八辈子前就有的、浮浅的、符号化的甚至不靠谱的中国印象——这样死乞白赖取悦于人的输出,基本和不输出一样。有道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可要是前人为了吸引人家的眼球都种些歪脖树或者病梅,后人只能遭殃。时间长了,这样不招国人待见的故事连外人也不稀罕你讲——绿眼睛的《功夫熊猫》就把山水画、老建筑、古典神话、针灸、中国功夫跟高科技攒在了一块儿,倒让中国人排大队掏钱等着入场。

  如果说咱们把国家形象的一小部分搁到外国人来华看到的中国身上,不知道其中会不会有人和咱们一样奇怪于如下现象:记得一篇名为《别人的生活》的文章曾这样讲,“哈佛馆”或“格林小镇”在我家的正前方;“格林威治”公寓或“塞纳河”之类的洗浴中心就在一旁;印刷精美的广告页上永远是高鼻梁、蓝眼睛的小伙身穿一套百分之百产自温州的西装;时尚杂志永远在谈论纽约或者米兰,大章小报喜欢用“中国的哈佛”、“中国的杰克·韦尔奇”……有个玩笑这么讲,如果您有能耐把中国所有楼盘的名字凑到一块,没准您能拼出幅美国地图,可如果我们热衷过的都是别人的生活、热衷用的都是别人的坐标系,我们又能输出什么样的国家形象?别人来了,又能看到几分中国自己的模样?

  如果说咱们把国家形象的一小部分搁到口若悬河、妙语连珠的精英和大师身上,咱们会发现许多人翻过来调过去、掰开了揉碎了说的还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条条框框。有人就感慨,国学的“奶妈”们只会反刍和炫耀“子曰”,却根本不管子为什么这么曰,子又为什么能曰出来,而现在的中国人为什么就曰不出来自己的“子曰”呢?也许正是因为太多大师把冷饭反复地讲,到处地讲,才让咱们更清楚地看到,我们能输出的、在输出的,也许并不是中国当下的形象,而又有多少中国人,心里有清晰的中国形象?

  中国要对外输出国家形象,更要让自己人搞明白国家形象,知道自个儿是谁、自己把自己当回事儿,才能走到哪里都大大方方。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