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赵飞飞
2009年,位于港汇广场西侧的地块,被誉为上海市中心面积最大、最后一块黄金地块、浦西第一高楼“徐家汇中心”项目在沉寂13年后终于有了实质性启动。该项目的开发商,是上海城开集团。
在全球金融危机之下,上海重金打造这么大的项目,耐人寻味。
作为沪上一家老牌国资地产企业的上海城开集团总经理,倪建达是一名少帅。1963年出生的他,从上海城开1996年创立之时便供职于此。
而在他看来,上海房地产市场在2009年下半年将迎来一个转机。原委是,“一方面是国家和上海的政策累计效益将逐步释放,另外刚性需求累计凸显”。
此时还能在资金上为项目提供保障,倪建达表示:“是由于2006、2007年土地最火的时候我们没有去拿地,2008、2009年大家资金链紧绷的时候我们没有出现这些问题,所以目前我们的日子挺好过,目前上海城开不裁员、不减薪反而增加薪水。”
“而且上海房地产企业在前几年发展过程中,都积累了一些钱,目前还都扛得住。(当年)如果不疯狂拿地的话,现在没有问题;如果拿地疯狂,现在风险很大。”
受全球金融危机所累,我国房地产市场走势颇受各界关注,尤其是上海房地产市场的走势,更是引人注目。倪认为,上海房价主要是由于成本决定,“土地的刚性成本没有办法掉,如果掉,上海金融行业的损失会相当大”。
而作为一名上海市人大代表,在不久前的上海市“两会”上,倪建达在发言中表示,房价要保持稳定,还要逐步完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目前情况下,不能要求人人都有自己的产权住房,而是应该努力实现人人都有房住,政府托底要托好。
对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市委书记俞正声表示赞同。但俞正声同时表示:“房价不能高,不能再涨了。”
从中小盘到大盘
《21世纪》:从整个上海房地产发展历程来看,早期上海房地产市场不尽如人意。拿上海城开来看,如何在逆境中实现发展的?
倪建达:城开在1996年刚成立初时是一个基础比较差的国有企业,当时的资产规模小、人员结构老化,是传统的机关加国有企业,十多年走下来还是比较幸运,主要是因为我们搭上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快车。
1996年成立的时候房地产不好,宏观经济也很差,当时领导班子出了一些状况,和外资的合作项目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一成立就在原有的基础上往谷底滑,所以1997年时我也离开了一段时间。
1998年,政府让我再回来时候公司几乎没有办法生存下去,当时有几种选择,一种是划给另外一家企业集团,但是他们没要,政府觉得这个企业关门太可惜,给我的任务是两三年时间内,抑制住下滑的势头就可以了。
但是城开在1998年还是干了一些比较有意义的事情,旧企改造结合盘活存量房,把二十几万存量房套现变成可以使用的资产。
这笔钱对我们非常重要,还了一些银行的贷款,剩下的部分就是我们的第一桶金,使得城开可以开发新的项目。
此后城开陆续开发了另外一些项目。1999年之后也恰逢政府推进房地产市场,我们也就顺便跟上了房地产初创期的发展。
《21世纪》:2002年时候,上海城开在顾戴路拿下了一个地块,也成为城开一个重要转折,当时市场议论很多,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倪建达:我们是徐汇区的企业,早期的发展也都集中在徐汇区,2002年在顾戴路拿下的1404亩地开发权,但是对于城开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折。不仅跨出徐汇区,还从中小盘向大盘发展。
2002年之前,每个项目开发资金大的也就几个亿。顾戴路这个项目资金达到了68亿,当时这块地资金比较高,规模比较大,历史问题也很复杂,我们从30多个竞争对手中拿下了这块地,当时大家认为这个地块每亩82万是顶,我们还是以每亩地85万的价格拿下,好多人都觉得我们风险太大。
也正是迈出了徐汇区,我们才获得了比较长足的发展,此后在上海除了闵行、南汇等地有项目以外,我们也跨出了上海,到河南郑州、湖南长沙、江苏昆山相继购了一些地。
顾戴路后来开发的万源城,当时上海圈内的房地产三剑客都认为风险太大,我说我们每平方米能卖5500,他们说最多卖4800就已经很好了,700块在当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差价,但是在2007年5月万源城最早一批10万平方米进入市场时候,开盘前三天就有人排队,当天全部售完。
大盘运作之术
《21世纪》:万源城如此大手笔一个投资,上海城开的资金运作模式是怎样的?
倪建达:运作的万源城这个项目,投入总规模预计在68个亿,市场的总规模预计在150亿左右。当时作为资金规模不是很大的城开来说,万源城的运作是一个很经典的案例,我们撬动的自有资金也就几千万。
2002年时银行对房地产的贷款还是比较宽松的,做这个项目时我们和银行交流,我手头没有钱,但是我想买这个地块,是否可以提供一个广泛的金融安排,银行看后觉得这个项目非常好,由于他们对我非常了解,他们只提了一个要求:倪总你自己必须做总经理。
当时承诺解决了16个亿,后来城开只借了8个亿,我买这块地的对价是8.6亿,其实我自己只出了6000多万, 2004年年底,8个亿的贷款到期,正好我在2004年的10月份发了一个信托,把这8个亿的贷款还了。
2004年时候恰逢国家宏观调控,这个信托的发行也经历了波折,我们报给银监会的是2004年3月,5月开始宏调,7月份这个门关上,我们的信托作为了老项目在10月时批下来,新华信托给我们发行,农业银行作为担保,11月时拿到10个亿的信托资金。
信托资金是两年期的,到2006年12月到期,但恰好2005年、2006年房地产价格快速拉升,其它项目的销售回笼的资金正好足以弥补回来,这是城开很重要一场战役。
“耐得住寂寞是成熟,
懂得放弃是一种美”
《21世纪》:进入了2007年,上海土地出让市场一片疯狂、而2008年这些前期大动干戈的房企又陷入资金危机,城开为什么没有参与那轮抢地?
倪建达:当时我觉得我无法面对那么高的一个涨幅的地价,上半年拿的时候是500万一亩,下半年就是1000万,没有一个市场能面对那么快的涨价。
2006年2007年我们没有参与拿地。所以现在大家都在被高价地套住之后,我们还很轻松。
而银行同时对房地产行业收紧贷款,各个公司出现资金链问题前,恰好我们的合作伙伴上实控股进来,购买了我们40%股份,我们也拿到了23亿现钞,我们把原先历史上的借款都清理了。
所以当别人日子很难过,求生存的时候我还可以做到衣食无忧,我们还可以更大规模招收新的员工,2008年员工工资水平增加了31%。
基本上近两年我们也就在2008年年拿了重庆一块地,那里比较便宜,我们在那里订了两千亩的地,一期支付了1000亩,价格比较便宜。我们也不独立上市,也没有疯狂圈地圈钱的冲动,整体上还是比较平稳。
在2007年的年初,拿了江阴3.8平方公里,总投资预计150亿,最后政府调整了和我们的条件,城开最终放弃了,回想这步棋也是下对的,如果那时候进入的话,相信我们也会在2008年出现资金问题。
我们战略投资部做很多的投资分析,我对他们说耐得住寂寞是成熟,懂得放弃是一种美。
《21世纪》:城开下一步会在哪些方面拓展?
倪建达:我们的人才都集中在房地产市场,所以下一步会继续在房地产主业上做拓展,对于市场来说,我们认为今年年中会是一个投资的好机会,因为大家的日子都难过了,别人不干的时候我们干。
一方面,2009年下半年对于房地产来说也是一个回暖的时机,一方面政策的累计效应会出来,刚性的需求会不断释放;还有,上海有效的土地供给没有。同时银行降息,房贷让利百姓幅度较大,这些是可以预判,不可预判的是国际金融市场的形势。
未来城开暂时还不会有多元的考虑,我们会专注房地产的发展,但是我们会把房地产的门类做多,原来以住宅为主,接下来会在酒店、商业办公楼上做突破。
而未来五年,我们可能会在房地产信托,基金方面做一些考虑,目前受海外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的信托和投资基金模式一直在探索,政策还不是很明朗,在融资上我们还很难拿出除了银行以外的一些有效方式。
但是今年城开将会在酒店业上做一大突破,目前我们正在和上海新天地谈判两个酒店项目的收购,一个是七星级、一个五星级,具体的步骤等谈判完成后,会通过香港公告发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