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花旗帝国日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22日 23:53  经济观察报

  袁朝晖

  404

  2009-01-26

  袁朝晖

  大而不死,但如果它变小了呢?

  花旗集团正在解体,对于已经“垂危”的花旗集团来说,这或许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1月17日,花旗集团公布,第四财政季度净亏损82.9亿美元,合每股亏损1.72美元;上年同期亏损98.3亿美元,合每股1.99美元。

  同时,花旗集团宣布,将把业务重新划分为两大类,主要集中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方面。

  这一突然决定凸现出花旗集团处在“生存危机”的尴尬境地。

  拯救行动

  花旗集团日前表示,公司已决定出售旗下的日本券商日兴柯迪证券公司。

  花旗集团称,和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其他边缘业务或问题业务一样,这家资产规模在日本排名第三的证券公司也将被划为非核心资产。

  据悉,在剥离了美邦(SmithBar-ney)后,日兴柯迪证券成了集团内仅剩的一家大型零售券商,而该公司也不符合花旗集团的发展计划。

  这显然是分拆方案的产物,而根据分拆方案,花旗集团将一分为二。

  其中,花旗银行(Citicorp)将专注于花旗集团在100多个国家的银行业务,包括零售银行、信用卡、企业和投资银行、花旗私人银行和交易服务等业务。

  花旗控股(CitiHoldings)的业务将包括资产管理和消费融资,包括Primericalife部门、日兴Cordial证券和花旗与摩根士丹利新合资成立的经纪公司中49%的股权。

  花旗控股还将包含本地消费者融资业务,包括CitiFinancial和CitiMortgage。花旗控股还包含2008年11月时获得了政府援救计划支持的3010亿美元资产。花旗控股拥有约8500亿美元资产。

  1月13日,摩根士丹利和花旗集团宣布,两家公司已达成协议,将摩根士丹利全球财富管理集团和花旗集团旗下的美邦、英国奎尔特和澳大利亚美邦公司合并为一个合资企业,这个合资企业将被命名为“摩根士丹利美邦”公司。

  专家称,这样的一家合资经纪公司最终有可能成为一家独立企业,这将标志着强大、独立的经纪公司的回归。过去十年来,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在追求业务多样性的过程中大肆吞并这些公司,使独立的经纪公司几乎全部消失。

  不幸的是,尽快分拆成两家公司是花旗集团而今唯一的选择。但悲观者依然认为,花旗集团看来已经病入膏肓,即使是强心剂也无力回天了。

  2008年9月以来,政府向花旗注资,旨在帮助该行度过去年高达200亿美元的亏损,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在信贷危机尚未结束、经济陷入更深衰退的情况下,花旗出现更多亏损。

  此时的美国政府看起来已经尽力给花旗集团时间进行重组。除了两次优先股注资总计450亿美元外,联邦政府还同意承担3060亿美元问题资产的一大部分损失。

  然而自去年11月中旬开始,花旗股价一度直线下跌,CEO潘伟迪面临的采取有力措施稳定该行的压力就越来越大。

  很明显的是,花旗成为美国银行业老大,主要靠的就是大举并购,大规模并购导致其规模过大、管理不便而且没有进行有效整合,这对于其在抵押贷款资产的过大敞口和过高的杠杆比例都有相当大的影响。花旗集团的杠杆比例(有形资产除以有形普通股)是高盛集团(GoldmanSachs)的两倍以上。截至第三季度末,花旗集团的杠杆比例高达47倍,而高盛为21倍。

  花旗集团已经为缩减规模采取了一些行动。几个月来公司管理层一直在努力减少在日本市场的业务,因为当地违约率的上升侵蚀了公司利润。

  将近一年来,花旗一直在为Primerica这家致力于销售共同基金、保险及其他金融产品的公司寻找新东家。经营不佳也导致公司内部动荡,花旗资深董事兼高级顾问、同时也是潘伟迪最忠实可靠的董事会盟友之一的鲁宾宣布退休。

  业界认为,鲁宾的辞职可能会为更多表现不尽如人意的高管离职扫清道路。花旗董事会也不断“走马换人”。

  市场也已经开始怀疑花旗集团的未来了,穆迪称在审查了花旗的财务前景和重组措施后,其可能调降花旗的 “A2”长期债务评级和“Prime-1”商业票据评级。

  冲击波还传递到了中国。

  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花旗中国首席执行官欧兆伦不得不发表公开信向中国客户解释,花旗集团的变化将不会对客户以及服务产生任何的影响。“尽管花旗集团08年4季度录得亏损,但我们相信花旗良好的业务模式基本面和此次全球业务重组的举措将确保公司回复到业务运转的正轨。”

  花旗帝国

  回眸过去,花旗集团如何走到了今天?

  花旗银行是1955年由纽约花旗银行与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合并而成的,合并后改名为纽约第一花旗银行,1962年改为第一花旗银行,1976年3月1月改为花旗银行。

  事实上,纽约花旗银行的前身是纽约城市银行,1812年由斯提耳曼家族创立,经营与拉丁美洲贸易有关的金融业务。1865年改为纽约花旗银行。19世纪末20世纪初,斯提耳曼家族和洛克菲勒家族牢牢地控制了该行,将它作为美孚石油系统的金融调度中心。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以后,纽约花旗银行脱离了洛克菲勒财团,自成系统。

  1998年4月,花旗公司与以经营保险业为主的旅行者集团合并,合并组成的新公司称为“花旗集团”。1997年底又以90亿美元的价格兼并了美国著名的投资银行所罗门兄弟公司,成立了所罗门·美邦投资公司。

  随后,成为美国第一家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共同基金、证券交易等诸多金融服务业务于一身的金融集团。

  花旗集团基本逻辑是,通过银行与保险业务的合并,为顾客提供混业模式下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在一个营业点为客户提供从储蓄、消费信贷、抵押贷款到证券、保险、信托、基金、财务咨询、资产管理等全方位金融服务,从而实现交叉销售所带来的经营协同。

  但随后的花旗集团其实一直在分拆、整合中反复。2002年,花旗分拆了旅行者的财险业务,2005年又以115亿美元的价格将旗下的旅行者寿险和年金公司与几乎所有国际保险业务卖给了美国大都会寿险公司,从而正式退出了保险业务领域。2005年以来,资本市场对花旗集团的业务表现越来越不满意,屡次建议花旗应该按业务“一分为四”。

  而今,一切都被言中。

  反思模式

  “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关系如同油和水——不可融合。”全球知名的咨询和内部审计专业机构甫瀚(protiviti)执行董事兼大中华区总裁刘建新称。

  事实似乎也在印证。

  花旗首席执行官潘伟迪(VikramPandit)已改变他以前对花旗金融超市结构的支持并声称,那些不需要的部门最终可能被分拆,成为完全独立的实体。

  但在分拆之前,这些部门很可能还在花旗下运作,但会保持一定距离,以尽量把那些业绩不好的业务和资产分隔开。

  “由于投资银行不从事存贷款业务,所以他们不用担心与此相关的违约问题。确切地说,投资银行通过证券承销赚取佣金,发行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效与他们无关。”刘建新说。

  1998年花旗并购旅行者集团,创造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并购纪录,并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全能银行的浪潮。现在的举措则将从本质上改写1998年花旗银行(Citicorp)与TravelersGroup合并时提出的金融超市理念。

  一切似乎都在轮回中堕落。

  2007年初,当与次贷相关的衍生品价值大幅下滑时,花旗集团的命运就注定了。一年前,BBB评级抵押贷款工具已下跌了四分之三,而这些工具是对各银行糟糕赌注进行外科手术的焦点。有经验的投资者早就意识到,这场危机的根本问题在于偿付能力,而非流动性,流动性危机的出现,是由于人们担心银行不能偿还债务。

  刘建新指出,这一点使投资银行比商业银行具有更高的风险容忍度,如果试图将这两种银行进行融合,便会产生一种像油和水一样不可调和的文化冲突。在当前环境下,人们不禁开始怀疑,那些选择转为银行控股公司或金融控股公司的投资银行 (以及其他可能的公司类型)可能很快就会发现,前任和现任监管者之间也存在着如同油和水一样无法调和的差异。

  不过,现在的核心问题是:一分为二的花旗集团可以活下去了吗?

  来源:经济观察网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