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振兴经济关键时刻需要巩固共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22日 22:18  华夏时报

  本报评论员 徐立凡

   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为标志,振兴经济进入第二阶段。相较于十大刺激内需政策出台时期体现出来的广泛共识和热情,第二阶段各方的态度不仅有拉开距离的迹象,并且一次次引起争论,这种意见冲突特别表现在房地产业和税收政策等方面:一边是京沪两市对于高房价喊“不”,另一边,合肥市政府的官员不仅带头买房而且喊出“买房就是爱国”的口号;一边是各界热议该不该减免个税、该不该发代金券刺激消费,另一边,有财政部官员说2009年已无减税空间,减税是馊主意;一边是以家电下乡、提高弱势群体生活补助寻找扩大内需的新支点,另一边,认为从效率的角度讲呼吁先补贴富人。

   在振兴经济的关键时刻积极表态不是坏事,这也是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前提条件。而且,意见的活跃度在很大程度上也证明了社会活跃度。因此,意见的不统一有天然的合理性。其一,不同的经济环境和社会角色决定了各自不同的立场。比如,京沪之所以对房地产市场态度从严,原因在于有更多的、与民意不脱节的产业项目可以作为保证经济增长的选择,而其他许多城市经济结构单一,可供选择的产业要少得多。对于减税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则与各自的社会角色有关。

   其二,对经济形势的判断迥异。在4万亿政策出台之时,“形势比想象的更糟糕”是从政府到市场的共同判断。然而,随着救市政策开始发挥效应,货币供应和信贷出现全面回暖;尽管出口呈现连续第二个月下降,但在出口退税率部分提高等政策刺激下,降速明显趋缓,资本市场也开始脱离外部环境的捆绑,表现出了一定的独立性。对这些信息的不同解读,导致了对今年经济走势的判断的对立:有的人认为,形势没有大的改善,今年将面临严重考验。有的人认为,形势已在好转,下半年通缩的威胁将被解除。判断的对立导致了对政策面态度的对立。

   其三,刺激经济措施对现有利益格局产生冲击。在政府主导投资的第一阶段,政府不但获得了经济增长的保证,而且在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下,也获得了新的收益手段。但在扩大内需为主的第二阶段,刺激消费意愿只能通过政府先让利的方式实现。印花税减半、出口退税率增加、提高个税起征点、暂免利息税等等,都是政府向企业、消费者、投资者让利的表现。这种进程越深入,将遭遇的消极情绪就可能越大。

   今年上半年是振兴经济的关键时刻,面对不同的立场、不同的意见,需不需要形成牢固的共识以渡时艰?答案是肯定的。在方式方法上的认识不同,不能成为不要和衷共济的理由。特别是政府部门,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对于振兴经济的进程,对于我们率先实现经济复苏具有关键作用。这也是最高决策层多次强调要统一思想的主旨。

   怎么统一共识?就是必须意识到这一次刺激经济不仅是防止经济通缩的应急举措,更是一次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善社会财富分配的战略行动。它不仅是一次经济革新,也是一次社会改革。限制企业增长的因素要去除,限制居民财富增长的因素也要去除。这是一项工程浩大的大课题,仅仅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并不能提供满意答案。比照70多年前的罗斯福新政,是通过“劳动关系法”、“社会保险法”和“税收法”的颁行,消除了强大的对抗力量,稳定了社会对于前景的预期,同时也完成了对旧式资本主义的升级。

   历史是一面镜子。在政府主导投资已经产生效益的时候,要特别防止效益的不可持久性。持久性来自民众对未来的信心,来自具备更加强大的购买力。这需要政府有一个更具战略性、更加明晰的布局。

   目前的种种争论,对错难以厘定,或许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战略盘子。有了这个盘子,不仅有利于消弥争论,而且可以提供新共识形成的基础,更可以提供振兴经济计划完胜的保证。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