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唱衰汇控 外资先知先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20日 08:49  保监会网站

  全球股市的一月效应来得短促而乏力,港股在月初红盘高开,连续两日急升千点,但迅即被外资庞大沽盘打回原形。上周美资大行摩根士丹利高调唱淡汇控股价,结果令该股创出十年新低,意味过去十年购入汇控的投资者都成为输家!这次多空决战,外资可算先胜了漂亮一仗。

  以大摩为首的外资大行,过去两个月多次唱淡汇控,结果都得心应手,除了财雄势大之外,他们身处金融海啸核心的美英市场,对当地市况和金融机构面对的困境,有亲身和第一手的经历。这些在认知上的优势,可能比资金多寡还来得重要,亦成为击败本地汇控“粉丝”的底因。

  汇控在香港成长壮大,过去无论低潮起落,汇控总能在逆境中壮大,故此养成港人长买汇丰必赚的想法。尤其回归之前,汇控收购英国米特兰银行“走出去”的成功经验,令到过去二十年购买该股的投资者,都留下美好记忆。

  花旗劲缩 一叶知秋

  在这些投资者心目中,汇控由去年的一百三十七元高价,回落到上周的六十四元低位,跌幅足足超过一半,当然是质优兼抵买,尤其是直至上个季度,汇控仍然维持派息不变,如果情况维持,股息足足有十厘之高,确是“长线”也不怕。

  港人眼中之美食,为什么变成外资眼中的毒药呢?因为在他们眼中看到的是另一个景象。曾几何时,汇控与花旗长期争夺全球最大银行的美誉,结果花旗在这次金融海啸中重创,以现时汇控发行股数一百二十亿股计算,市值仍然高达八千亿,相反,花旗目前的市值只有一千七百亿元,仅仅等于汇控四分之一!

  不要忘记的是,花旗市值大蒸发之余,还在去年向中东股神和新加坡主权基金分别发行优先股和换股债券强化财政实力。相反,汇丰管理层在金融海啸中一直采取保守策略,及早撤离高危的次按市场,削减介入高风险产品,但在其他银行纷纷由政府注资后,汇控面临的财务压力就不断受到质疑。

  最值得留意的是,美国金融体系经过去年十月份连番急救后,一度稳定下来,但踏入新一年,情况再度恶化。美国银行急沽手头持有的中国建设银行股份,反映管理层筹集资金之情急;其后,该行透露,去年底并购美林的计划可能无法完成,要求华府再次出手注资逾千亿元。至于另一家大行花旗,亦决定放弃坚持多年的“金融超市”梦想,出售赚钱机器所罗门美邦,两家大行的行政总裁都被视为丢职的高危人士。在美国金融海啸有可能爆发第二波的情况下,同属美资的大摩,对汇控的评价自然和港人有天渊之别。

  次波海啸 触发抛售

  除了美国,汇控在欧洲特别是英国亦有庞大业务,这部分的暗涌要比美国还难捉摸,原因是英国政府一早抛出全面包底的注资方案,几乎把几家主要银行都“半国有化”,所以市场危机恶化和资产变坏的问题有多严重,不易从英国银行股的股价反映出来。刚有消息传出,为了顶住第二波恶浪,英国政府随时要再向银行业注资,拒绝拿“综援”的汇控,要自行承受英国楼市和消费市场滑坡的苦果了。

  这次大摩唱淡,面对汇控“粉丝”的护价买盘如摧枯拉朽,这不但在于他们口术高超,也在于他们对美英金融业务的困境有全局观,这些由大行付出痛苦代价买回来的经验,当然不是港人凭对汇控的感性认识所能替代,所以本地投资者要和外资对垒,入市之前先要恶补和留意外围市场的最新讯息。

  www.stnn.cc?

    相关专题:

    部委专题--保监会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