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荣智健困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7日 23:52  《小康·财智》

  荣智健原本可以续写着荣家连续三代的中国富豪传奇。2008年胡润百富榜与刘永行家族并列排名第五。然而,中信泰富炒汇意外巨亏,令荣智健这位商界领袖人物的权威遭到强烈质疑。

   文|《小康.财智》记者 黄君发

  每天要么是面对来自监管机构的调查,要么是来自投资者们的质疑,荣智健现在的日子肯定不好过,可以预料的是,这样的日子至少还要陪伴他一段时间。

  这种结局恐怕是荣智健所万万没有想到的。因为此前的荣智健一直以资本市场上的常胜将军自居。中信泰富炒汇意外巨亏,令荣智健这位商界领袖人物的权威开始遭到强烈质疑。

  随后,在《福布斯》最新推出的全球富豪“身家缩水榜”中,荣智健榜上有名。据称,荣智健的资产从2008年的30亿美元跌到现在的7.5亿美元,损失高达75%,资产仅剩三成不到。

  澳元门

  谁能想到,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居然来自于澳元的累计期权交易。

  荣智健豪赌澳元在外人看来很容易理解。因为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西部经营着一个铁矿,为此,公司需要以澳元购买设备和供应品。为了对冲外汇波动风险,中信泰富就有了购买澳元的累计外汇期权合约的想法。

  事实上,做空美元在当时看来并没有人认为有什么不妥。过去6年间,美元不断贬值,人们几乎已经对此形成了心理惯性,开始大肆在衍生品上“押注”美元走软,从海外银行购买衍生品合约。再加上,此前中信泰富向来被戏称为紫筹股。因此中信泰富内部对这一交易的盈利前景几乎深信不疑。

  出人意料的是,这一次,美元汇价却不按牌理出牌了。恰恰在2008年7月之后,美元开始持续升值。迄今为止,只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美元兑澳元的升值幅度便超过30%。目前,澳元兑美元的汇率已经跌到0.67附近。

  去年9月初,中信泰富似乎察觉到合约的风险所在,于是中止了小部分合约。即便如此,中信泰富在这次外汇衍生品交易中损失也已达155亿港元。

  当然,你可以说,中信泰富只是运气不好,碰上了美元汇价在经济如此不景气时还上涨的“小概率事件”,但问题显然不是这么简单。

  据中信泰富管理层的说法,公司签订澳元外汇合约是为了对冲其在澳洲铁矿石项目上的货币风险。但其澳洲项目的资本性支出加上未来的营运支出不到20亿澳元,合约金额却超过了90亿澳元,远远超过了其自身所需。此外,按照合约规则,中信泰富最多只能获利4.3亿港元,而最大亏损却可能超过500亿港元,收益与风险明显不对等。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荣智健对金融衍生品不熟悉所致。透过荣智健的一系列投资,不难发现,其中大部分皆为实业,很少涉及金融。荣智健更不知道的是,这种合约实际上不是传统的金融衍生品,而是包含了复杂的“敲出障碍期权”、“双外汇选低期权”与“看跌期权”。这些产品,无论从定价到对冲机制上都很复杂,一般投资者根本不知道产品应如何估值,不知道如何计算与控制风险,因此很容易在高价买进时,低估其潜在风险。

  用实业投资的理念来做金融衍生品投资,是荣智健的最大失误。毕竟隔行如隔山,行业不同,游戏规则也完全不同。

  自信的资本

  荣智健太过于自信了,这几乎是所有熟悉荣智健的人对他的评价。

  当然,一定程度上,荣智健的自信与其家庭背景不无关系。他的爷爷荣德生是中国棉纱大王,他的父亲荣毅仁曾任国家副主席,他是家中唯一的儿子,这些被认为是他能数度登顶大陆首富的原因之一。

  荣智健百亿财富的积累也是在平静中完成的,并未经历过大风大浪和商场上的生死鏖战。青少年时代他过的是黄浦江畔贵公子式的拉风生活,大学毕业后8年清苦的底层工人生活也波澜不惊,36岁独闯香江获得的第一桶金来自荣氏家族原来在香港出资设立纺织厂的股息累积,无丝毫悬念。之后荣智健开设爱卡电子厂并创办了一家提供电子计算机软件辅助服务的公司,赶上了香港电子制造业和美国软件业的发展浪潮。1986年,荣智健加入中信旗下的中信香港,并在当时其父好友、商界重要人物李嘉诚指引下成立了中信泰富。

  正因为过于平静,以至于有许多人都认为如果不是他父亲荣毅仁的影响,他在香港根本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没有中信和他父辈的背景作为依托,荣智健的创业之路肯定要比想象中艰难。”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马克锋说。

  荣智健本人却不这么看,他曾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说,“我没有想靠父亲来做些什么,靠别人的名望来做事,长不了,也许一时一事可以,但并不能解决自己的根本问题。”

  但不得不承认,荣智健能有今天的财富,与其家族的特殊地位不无关系。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夕,以荣智健为首的中信泰富管理层仅以微小的代价成功实现MBO,拥有了15%的股权,其中约13%归荣智健。

  这一回,特殊的家族背景再一次挽救了荣智健。2008年12月28日,中信集团宣布增持中信泰富,涉及15亿美元。由此,中信集团对中信泰富的持股比例由过去的29%增至57.6%,中信泰富也由此成为了中信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中信集团的这一举措显然极大地保护了中信泰富和荣智健的利益。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如果没有中信集团的及时注资,中信泰富很有可能走向破产的道路,荣智健等人也很有可能因此而遭受牢狱之灾,中航油(新加坡)总裁陈久霖就是如此。

  冒险家失足

  事实上,这并不是荣智健及其所领导的中信泰富第一次不按常理出牌。甚至于,冒险已经成为了荣智健生意的一部分。

  荣智健的第一个大手笔是在航运低迷期以23亿港元收购英资企业香港国泰航空公司12.5%的股份。在尝到了国泰带来的甜头后,1990年,荣智健又以5亿港元购入香港第二大航空公司港龙46.3%的股权。同年,他以100亿港元收购香港电讯20%的股权,成为这家当时香港股票市场市值最大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不过,真正奠定了荣智健在香港地位的却是当时红极一时的“大昌行收购战”。

  大昌行以贸易公司起家,后来涉及拆船、航运、汽车销售等多项业务,是东南亚及香港市场最重要的华商贸易行之一,其控股公司为恒昌企业。而荣智健看准当时的大昌行实力不俗,暗中联合李嘉诚及当时的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在成功游说郑裕彤之后,又联同百富勤组成财团,中途狙击林炳炎,最终以约60亿港元成功收购恒昌。随后,荣智健再斥资30亿港元向其他股东全面收购了恒昌,从此把大昌贸易行纳入旗下。

  荣智健此役拿下了香港最具优势的贸易企业之一,也控制了大量的东南亚市场销售网络。随后,大昌行被安排上市。上市前的招股文件披露,在上市前,公司的综合资产净值为465.1亿元。也就是说,在上市前,大昌行在荣氏的经营之下,资产净值已经飙升了3倍。

  房地产、运输、金融、电信、基建,荣智健执掌下的中信泰富所涉足的行业无所不包。历经26年的摸爬滚打,以十几万美元起家,到如今的14.9亿美元,荣智健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也在延续祖辈们的商业帝国之梦。

  不过,在澳元期权交易上的失败,再一次告诫了荣智健,冒险还必须要以专业为前提。而这一轮危机,也终将成为荣智健挥之不去的阴影,其赖以成名的大昌行估计也摆脱不了贱卖救市的命运。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