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小康-财智》记者 张润东 范颖华 黄君发
赵丹阳:看空股市 清盘离场
赤子之心中国成长投资基金创办人
上榜理由:
在2008年1月2日,赵丹阳在网站上挂出了“致投资者的一封信”,表示要清盘旗下A股基金,随后工作人员便开始逐个地给客户打电话,通知细节。清盘的5只产品都是A股投资产品,估计总体规模达到15亿元。
有中国私募教父之称的赵丹阳最终选择了清盘离场。这位中国阳光私募里程碑式人物坦言,就自己的投资能力,目前在A股已找不到既安全又有投资价值的股票了。“经过和两个信托公司的交流,我们会尽快对旗下5个产品进行清盘,清盘标准以1月15日净值为准。所有的客户会在预留的账号里收到自己的钱,这次清盘是主动清盘,并不会产生任何费用。”赵丹阳所在公司赤子之心的工作人员称。
对于他的离开,业内很多同行都表示了钦佩之意。毕竟能有魄力主动拒绝近亿收益的人不多。按照他管理的5只A股产品规模15亿左右计算,即便2008年只参与打新股,管理费和绩效分成加起来也能达到8000万左右。
财智点评:
赵丹阳1996年进入证券行业,憨厚的外表让人一看就有信任感。他是国内最为推崇巴菲特价值投资的投资人之一。
赵丹阳的投资原则是“活下来”永远是第一位。“基金的优势首先不体现在一段时间某只股票赚钱的多少,而是体现在持续控制风险的能力上。”这也是他清盘产品的初衷之一。在他给投资者的一封信中,反复强调的就是找不到有安全边际这一概念。可见,赵丹阳只是看空A股而不是看空中国。
值得回味的是,赵丹阳看空并且言行一致,出来之后就再也没有进去,而不像有些投资人反复看空,然后又反复推翻自己。“赵丹阳在基本行为准则上是有深刻的原则和体系的。这种原则和体系有时候虽然不能够获取超额收益,但对于保障投资人的安全和长寿具有意义。”一位投资人评论说。
马云:成功上市提前过冬
上榜理由:
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集团的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截至到2008年9月,马云麾下的淘宝网注册用户超过8000万,成为中国最大的个人网购平台。2007年,淘宝的交易额实现了433亿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6%。2008年上半年,淘宝成交额就已达到413亿人民币;截至2008年8月底,阿里巴巴网络支付平台支付宝每日的交易笔数达到200万,日交易额达到4.5 亿。
阿里巴巴网站2008年11月6日在香港挂牌上市,开盘价30港元,较发行价提高122%。融资116亿港元,创下中国互联网公司融资规模之最。同时,也是自Google以后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科技公司IPO事件。因其出色的表现,证明了中国本土企业也能产生世界级公司。
财智点评:
从风险投资,西湖论剑,再到收购雅虎中国,马云几乎每年都能用自己的一次大手笔行动,成为年度呼风唤雨的风云人物。2008年,他的得意之作应该是集团B2B业务的成功上市。
与此同时,作为一位较早提出“过冬论”的有远见卓识的企业界人士。2008年,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马云果断下调B2B业务会费,联合各大银行扶持中小企业,中国雅虎推出1元钱推广业务,马云用给中小企业加棉衣的方法实现自身的安全过冬。
董才平:未雨绸缪危中见机
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上榜理由:
2008年,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排名中国企业500强第264位,中国民营企业第23位,制造业500强第140位,钢铁行业第37位,位居江苏省百强企业第29位,百强民营企业第8位。
财富的背后是智慧。2008年7月,铁矿石价格疯涨到1800元/吨,当时几乎所有的钢铁厂、行家里手都在疯狂囤货居奇时,董才平嗅到了危机的味道。经过调整策略,中天钢铁将原料控制在两个月内的库存量。这让“中天”在接下来原料市场暴跌的时候躲过行业劫难,同时获得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财智点评:
几个月前,“淡水河谷”还只把宝钢这样的庞然大物,视为自己的谈判对手。但现在董才平已经和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3大矿石巨头关系亲密。
危机到来之初,董才平就敏锐觉得,铁矿石原料市场的低迷只是暂时的,此刻正是打入“长期协议矿体系”的绝佳机会,让“中天”从此消除上游原料供应的制肘因素。此前,董才平一直希望能与全球3大矿石巨头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合作,但始终得不到热情回应。
此次危机发生后,当曾经贵比黄金的铁矿石无人问津的时候,董才平主动找到上述三家公司接洽生意,而且没有乘机压价,与之签订长期矿石供应协议。面对董才平主动递来的“橄榄枝”,国外的巨头们终于明白了中国人那句箴言:“危难中见真情”。
至此,“中天”与“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三大矿业巨头的合作拉开帷幕。董才平称,“在‘中天’今后的发展中,至少十年将不再忧虑‘无米之炊’。”
张福平:坚持品质终得回报
北京三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上榜理由:
2008年11月18日,三元集团以1.32亿元中标被称为黄金时段的央视2009年《新闻联播》后的关键广告时段。12月8日,三元集团董事会研究同意以500万元在石家庄市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此举被业界认为是三元为成功收购三鹿做好了前期准备。
三元集团是经北京市政府授权经营的国有独资公司,自1956年建厂至今已有五十余年的历史,现已成为以农牧业为基础的大型企业集团。集团现拥有总资产100亿元,员工近2万人,下辖13个国有农场、20家专业公司、22家中外合资合作企业、4家境外公司,其中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已在国内A股上市。
财智点评:
如果不了解三元、不了解张福平,外界很容易会误解为,三元的异军突起只是受益于奶制品行业中某些无德同行因三聚氰胺事件的落马。
2007年4月,张福平接替其前任,成为了三元集团的董事长。走马上任后的张福平坚持用国际标准打造三元。虽然这种执著曾被业内许多专家认为是过于理想化。
事实上,近两年国内奶制品市场竞争异常惨烈。饲料价格一涨再涨,另一方面企业又压低收购价格,中间商在收购原奶时就形成了造假利益驱动。在这种形势下,三元曾面临过市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为了达到国际标准,也就是“欧盟标准”, 即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最大限度的保留牛奶的原汁原味,无污染,无添加,保证牛奶中天然的营养元素不被破坏。三元曾先后三次提升产品标准。
张福平的坚持换来了巨大的市场回报,今天的结局是三鹿落马,蒙牛蒙羞,三元一路胜出,深得人心。
马蔚华:成功并购逆流而上
招商银行行长
上榜理由:
2008年5月,马蔚华执掌的招商银行以193亿港元收购香港老牌银行——永隆银行53.1%的股份,成为绝对控股股东。作为战略性控股收购,招商银行击败了工商银行、澳新银行等实力对手,使招商银行一举获得香港的成熟银行网络,加速推进了其在港的业务布局。
马蔚华称,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最好的商业银行,是招商银行的战略目标。未来招商银行将以香港为桥头堡,进军国际市场。同年10月8日招商银行纽约分行正式开业。
财智点评:
此次收购可谓一波三折,在第一轮报价中,招商银行因出价低而被淘汰。但在第二轮招行却以比第一轮低的出价战胜对手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和澳新银行。
在业界看来,招商银行素以信息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招商银行是中国第一家由企业投资创办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第一家提供网上银行服务。“招商银行”的名字曾出现在被称为国际IT业“奥斯卡”的“CHP国际计算机大赛”金融房地产门类的“21世纪贡献大奖”决赛提名中。
招商银行的幸运在于,其领军人物马蔚华敏锐地捕捉到了时代的最强音——中国加入世贸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冲击。早在2000年的全国分支行行长会议上,马蔚华就提出了招商银行“技术领先型银行”的整体定位。嗣后,招商银行领先同行一步建立了数字化的信息、决策支持平台,建立了招商银行在一卡通银行卡、网上银行、信用卡等方面优势。
李宁:借助奥运 免费广告
上榜理由:
2008年8月8日,当体操王子李宁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升到高空,沿着国家体育场鸟巢屋顶飞奔数分钟后点燃火炬时,全场沸腾了。没能成为奥运赞助商的李宁公司因为李宁在体育界的杰出成就而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其锋芒相比奥运赞助商阿迪达斯似乎不逊色。
这并不是李宁第一次出奇制胜。更早的时候,李宁公司与央视的合作成为了非奥运赞助商的奥运营销的典范。在与阿迪达斯争夺奥运赞助商失利后,丧失了直接参与奥运营销的李宁公司很快找到了“曲线救国”的道路:签约央视体育频道,成为该频道主持人和出境记者的独家服装品牌赞助商。这意味着,借助于央视主持人和出境记者这个载体,李宁LOGO透过电视机又出现在上亿名观看奥运报道的观众面前。由于十分巧妙地躲过了森严的奥运知识产权壁垒,李宁与央视的这一纸合约,一直被阿迪达斯视为心腹大患。
财智点评:
“这或许是奥运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一则免费广告”,《华尔街日报》甚至用了“李宁的商业胜利”来形容火炬手李宁给李宁品牌带来的巨大商业影响力。尽管李宁当时和其他火炬手一样,身穿阿迪达斯品牌的服装,但是几乎没有人能够把体操王子李宁和他所创立的李宁品牌隔离开来。
虽然李宁CEO张志勇事后表态李宁公司不会用李宁点火的图片用来进行商业宣传,但是,事实上,阿迪达斯花费巨资建立起来的奥运营销隔离墙瞬间被李宁给推倒了。对此,阿迪达斯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对于阿迪达斯而言,可以阻扰作为运动服装品牌的李宁进入奥运会,但是却阻止不了作为中国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的李宁参与奥运会。或许这就是作为运动员出身的李宁与作为商人出身的海纳之间的差别吧。
朱新礼:卖掉汇源一箭双雕
汇源集团董事长
上榜理由:
2008年9月初,可口可乐的一则公告把朱新礼推向了舆论的前台。该公告显示,可口可乐将以179亿港元的代价收购汇源香港上市公司的全部已发行股份。
汇源的出售似乎一下子把朱新礼推到了全国人民的对立面。根据新浪当时的统计数据显示,大概有80%左右的网民反对朱新礼卖掉汇源。甚至有业内人士把朱新礼这一行为等同于“卖国求荣”。
难能可贵的是,压力面前的朱新礼并没有为之动摇。随后,朱新礼提出了著名的“卖猪论”,指出企业要当孩子养,但应该当猪卖。
财智点评:
站在商业的角度,朱新礼的做法应该是没有异议的。就像朱新礼本人所说的那样,在确定不能把企业提升到另一个高度的时候,与其把企业死死攥在自己手里,还不如把它交给一个更擅长的人,放到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在中国的企业史上,有太多的企业因为企业负责人不愿意选择放手而痛失发展良机,甚至于破产倒闭。从这点看,朱新礼的做法显然是明智的选择。
朱新礼的成功之处还在于通过出售汇源的下游产业成功与可口可乐结成了更为紧密的同盟。按照协议,原材产地、浓缩汁、果浆等业务并不在出售之列,仍然由朱新礼旗下的汇源集团负责。这一块,汇源集团还有6000多名员工,近20个工厂。
最主要的是,相比果汁行业不断增多的竞争者,不断攀升的营销费用,在果园和水果加工等前端产业,竞争者甚少。以至于中国果汁行业的果浆都高度依赖进口。整个行业,果浆的生产都非常少。朱新礼认为,整个果汁行业发展的瓶颈其实更多存在于上游产业。如果真能做大做强果汁业的上游空间,无疑将带来巨大的利润,并占据整个行业的制高点。
看来,朱新礼玩的是“一箭双雕”之计。
唐骏:打工皇帝天价年薪
上榜理由:
唐骏的入选主要源于其作为职业经理人通过转投新东家创造出了职业经理人的“天价”纪录。
2008年4月份,唐骏以个人名义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以10亿元人民币的创纪录的转会费加盟新东家新华都集团,担任该集团总裁兼CEO。
就像唐骏本人所言的那样:“我这次所拿到的,应该是全球最贵的转会费了,也开创了国内职业经理人拿转会费的先河。”
事实上,这并不是唐骏的第一次,在上一份工作中,每一天唐骏所获得的报酬是惊人的50万人民币。
而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不管是之前的微软中国总裁,还是盛大公司总裁,唐骏薪水丰厚,因此有了“打工皇帝”的称呼。与此相对应的是,唐骏的职业操守同样具有极高的口碑,受到东家的高度好评。当年离开微软的时候,比尔?盖茨特别写信给予感谢。进入盛大公司,唐骏的办公室与陈天桥处在隔壁,两人几乎每天不间断的沟通。有了唐骏相助的陈天桥,因此得以抽身专注于企业战略,而唐骏则基本负责了公司具体管理业务和对外沟通。
财智点评:
自从四年前从微软中国区总裁跳槽到盛大任总裁开始,唐骏一直都是国内职业经理人的楷模,成为大家效仿和推崇的对象。正是因为他,让职业经理人充分认识了自己的价值,这或许就是唐骏的价值所在。
唐骏之所以备受大家所推崇,并被树立成为了“国内职业经理人的标杆”,并不仅仅是因为其获得的常人难以企及的高额的转会费,而是其对于职业的理性规划。特别是在转会新华都之后,关于唐骏如何成为金牌职业经理人,以及如何与老板相处的的著作和文章可谓汗牛充栋。不过,唐骏自我总结,却只有六个字:尊重、共赢、沟通。
看来,唐骏的成功也并没有秘诀,惟有脚踏实地。这或许可以让更多的职业经理人看到希望。
王传福:股神青睐 名利双收
上榜理由:
能得到股神巴菲特的投资,估计是绝大部分企业家梦寐以求的事情。因为巴菲特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其对于所投资的企业和企业家的看好,而巴菲特效应则会将这种效应在投资市场上发挥到极致,当然,也会成为媒体所追逐的焦点。
王传福的比亚迪就是其中之一。所不同的是,王传福最开始竟然拒绝了巴菲特。
王传福后来解释说,比亚迪一开始之所以拒绝,是觉得巴菲特不可能会对比亚迪的电动车感兴趣,因为巴菲特很少投资未来的东西。更何况电动车能不能成功还有很多的问号。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巴菲特提出要投资5亿美元,而王传福觉得这会使自己出让的股份太多。
最后,巴菲特的投资额由之前的5亿美元降为2.31亿美元,收购香港上市的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10%的股份。
通过巴菲特的投资,王传福让比亚迪做到了名利双收。
财智点评:
作为汽车行业的新兵,王传福的想法很简单。如果电动车的概念成功的话,那就等于开创了一个汽车行业的新“蓝海”,在这里,那些拥有了百年历史的传统汽车制造商将被迫和比亚迪站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而相比之下,比亚迪在电池制造领域的专业程度以及在电池制造上脱颖而出的成本创新,将会是其最为核心的竞争力。
但是,王传福和比亚迪也面临着许多不能由他们自身解决的问题。比如电动车的充电站问题。再比如,相对于传统耗油车而言,电动车的成本要更加高昂,显然一个公司不能简单的用环保理由来说服大众购买电动车。汽车工业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生意,是否拥有齐全的配套,将会是制约王传福的最大障碍。
陈光标:千里救灾感动中国
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
上榜理由:
他曾经为了几元的学费,等着家里的鸡下蛋换钱。然而当2008年四川发生大地震的时候,他却毫不吝啬的带着几百万元的资金和设备奔赴灾区。他是民间发动抗震救灾的第一人,他奋战在灾区一线的身影成为一个标志、一个符号。
值得他骄傲的是亲眼看到和指挥60多台机械车打通了北川的生命线,使大部队进去。他个人救活14人,他的公司救活131人,捐出了785万现金和60多台机械,尽了他所能所做的。
他让人们看到了中国企业家的责任感,看到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凝聚力。他多年来积极投身社会慈善事业,10年来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4.75亿,受资助的人数达20多万人。
2007年,陈光标捐出的善款已经超过了1亿元,2008年,虽然遭遇金融危机,不过陈光标的捐赠金额并没有因此受影响。难怪陈光标会被人称为有灵魂的企业家。
财智点评:
从商业的角度而言,陈光标并不算是最为成功的企业家之列。不过,头顶“中国首善”的他却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足足火了一把。
而对于慈善,陈光标也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自然会赢得员工、消费者、商业伙伴、政府等方面的认可,其结果是,员工乐意为企业服务,消费者情愿掏钱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商业伙伴愿意持续合作,政府、社会自愿为企业提供便利。这样的企业,生存成本自然大大降低,发展速度也自然会大大快于同行。我们能有今天的成绩,拥有良好的社会美誉度是很关键的。”
事实上,陈光标确实也成功了。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自己出名之后,现在各地方的房屋拆迁项目都找他,令他应接不暇。
在陈光标身上,演绎了名与利、慈善与商业之间的完美轮回。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